马明亮新书《淡远斋拾穗》2018年元旦前夕问世
发表时间: 2017-12-26来源:
        
        2018年元旦前夕,马明亮先生编著的《淡远斋拾穗》一书与读者见面了。  
        本书分散文篇、诗歌篇、论文篇、礼仪篇、荟萃篇、书法篇等六部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由陕西作协会员、渭南市文联常委党宏先生作序。书法家许耀中先生题写书名。秦海鹏先生策划,《印象合阳》编辑部编辑。
 
马明亮先生担任校长期间留影
 
        马明亮先生生于1957年11月,陕西合阳县路井镇人。笔名马鸣,自号淡远斋主,乳罗山人。1979年大荔师范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从教39年,曾担任合阳县城关镇中学、实验中学校长,政协合阳县七届委员。爱好诗歌散文,喜欢书法,是中国榜书协会会员,和谐中国网书画院理事,陕西省书法协会会员,陕西省秦汉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员,中榜书协渭南榜书协会副秘书长,合阳县书法协会会员,合阳县于佑任书法协会会员,其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书展并获得奖励。
 
    【书法欣赏】

马明亮先生书法:惠风和畅


马明亮先生书法:和为贵


马明亮先生书法


马明亮先生书法:厚德载物

马明亮先生书法:自强不息
 
 
【诗文选登】
六旬感怀

陕西合阳  马明亮

夜阑惊梦雨风声,
龄已花甲浪逐胸。
年少贪玩命运舛,
青春勤奋业绩赢。
杏坛竞秀三十载,
桃李不言下自行。
银髯有闲诗墨趣。
豁达潇洒写余生。
            2016.5 于淡远斋

桃李满天下
【散文】
我的父母亲

陕西合阳   马明亮
 
        没有回家看望父母已好多天了,早晨起来,母亲打电话说:“你们啥时候回来?在家吃饭么?想吃啥妈给你做。”母亲已78岁高龄了,还时刻惦念着我们。我放下电话,眼里噙满了泪水,心里很不是滋味。父母亲每天都盼着儿女们回家,我却很少回去。
       在我的记忆里,家里比较穷。早些时候,老屋很窄,没有台阶,自行车在院子里掉不了头,门口两间倒背厦子,西边四间低矮瓦房。父母结婚那天,借的房子门,借的柜子,借的箱子,母亲回门回来,新房挂了个门帘,柜子、箱子不见了,少许的嫁妆摆了一架板。小时侯母亲常对我说,啥时候能有个门房,有个织布机,有了窗扇,妈就心满意足了!我小学三年级时要买个园规和三角尺,总共5毛钱,母亲硬是拿不出来,执拗的我缠了母亲一下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里七口人,祖母久病卧床,我们兄妹四人上学,父亲先在大队,后来在县上找了个工作,工资也就三十来块钱,家里就母亲一个劳动力,可以想象得出父母亲支撑这个大家庭是多么地不容易。
       父亲出身贫寒,祖父在父亲很小时候就常年多病,药是从来不断的,每年麦子收成后,抵去药铺欠债就所剩无几,是父亲出嫁了三个姑姑,困难的家境迫使父亲在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务农。父亲12岁就开始干农活,15岁时犁、耧、耙、耱、扬场、驾车样样精通。父亲身体结实高大,有体魄,年轻时就喜欢摔跤。三年困难时期,为了解决一家人的生计问题,父亲到北山(陕西富县)换过粮食,到朝邑贩卖过石灰,到砖瓦厂去烧过窑,想方设法让一家人闯过了生死关。父亲是个上进能干的人,18岁在大队当文书和团支书,20岁时在蒲城省干训班学习财会,22岁起历任大队助会、会计、信贷员、生产队长、大队革委会主任(大队长),32岁抽调为社、县干部,35岁(1971年)转为国家公职人员。他勤奋好学,办事认真,精通珠算,一生主要从事会计工作。多才多能,热爱建筑,退休后多年做工程监理工作。父亲为人正直,真诚豁达,但脾气不好,干什么事都力求尽善尽美,耿直爱发脾气,母亲和儿女们难以适应,也得罪了不少人。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父亲的上进勤奋,真诚认真时刻影响着我做人的准则。
       母亲是个好劳动,她的一生大半被农耕和家务都占去了。每天天不亮母亲就起床,收拾完屋子,侍奉好公婆,安排好子女,才去忙农活。耕地、赶车、平地、务棉、养猪、做饭样样在行,特别是捏馍和蒸馒头,无论集体办灶,还是村里谁家红白喜事,母亲都是“白案子”的把关人。母亲舍不得耽误一天工分,白天干农活,晚上还要加班纺线、织布、做衣服,不管有多累,她都能让一家人穿戴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母亲善良贤淑,性格和蔼,在家里极能任劳任怨,相夫教子,孝敬公婆,能很好地处理亲戚和姊妹们的关系,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一生没有和村里的人吵过架,大家都喜欢她、尊重她。母亲节俭朴素,很会过日子,朴素的饭菜能做得有滋有味,她从来都不让儿女们给她买新衣服,一件衣服总得穿好几年。父亲过去抽点烟,喝点酒,母亲总是极力的管束着,更不许儿女染上一点。母亲勤劳善良的品德,宽厚仁慈的态度,俭朴能干的特点,在我心目中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父母亲是世界上我最亲的人,她们对儿女的爱最真挚、最无私。我四岁时,玩不知事,失足烫伤双脚,这在我一生是最悲残的事情,也是父母亲心中难以愈合的创伤。父亲拉着我四处求医,母亲彻夜将我揽在怀中,在我严重休克,生命体症全无的情况下,父亲悲愤地要将我扔掉,母亲哭着硬是不松手,是母亲用她温暖的胸怀、伟大的母爱将我从死神手中夺回来。我七、八岁时,误食了大头针,庸医讲要用胶泥裹着磁石喝下去,父亲情急之中,不顾生命安全孤身下到井底寻找胶泥,此情此景,至今历历在目,终生难以忘怀。父母终生劳碌,一生命运多舛,20多岁时失去了一个女儿,70多岁时幼子撒手人寰,白发人送黑发人,心中的伤痛,亲人们都完全感觉得到。而今,父母亲已耄耋之年,儿孙满堂,生活趋于小康,父母身体状况虽不及往年,但仍不辍劳作,健康有望。
        我爱我的父母亲,是她们给我以生命;我更感谢父母亲,是她们的言行品德,性格习惯教育着我走正确的路,做有用的人。现在,父母亲已年迈,我也不再年轻,六十岁了,已经退体,还有父母亲牵挂,这是何等的幸福!
        我深爱生我养我的父母亲!
        二零一六年五月于淡远斋
【随笔】
感悟孝道
 
陕西合阳  马明亮
 
        在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生命品格的终极评判。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无论如何,孝道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孝道是责任,是义务,是品行,是良知,是感恩,是回报。没有孝道就没有人道。一个缺乏孝道的社会,人间友善和亲情之爱就难以为继。因此说孝道是生命中永远不可缺少的至臻至善的品行。
        什么是孝?《孝经》第一章开宗明义就说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是说幼年时期从侍奉父母做起,中年时期效忠君王(封建局限性)和国家,老年时期应建言立业留名后世。事亲是基础,是最重要的层次,否则,“事君”报国谈不上,“立身”更不可能。据此,有人将孝道分为四个层次:孝养--孝敬--孝顺--孝志。
        孝养是第一位的。孔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父母亲生儿育女,一为传宗接代,二为老有所养,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况于人乎?父母将儿女生于世间抚育成人,费尽了千辛万苦,孝养父母是最基本的义务。怎么去养?父母亲的衣、食、行,生、老、病、葬等诸事都要尽力的去安排好。《孝经》中提出五备:“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是说在平常就要对父母亲怀敬谨之心;要笑容承欢,不要使父母亲感到不安;父母有病要尽忧虑之情,请医诊治,親奉药汤;不幸病故,要极尽哀戚谨慎备办好丧事;要庄严肃静的祭奠亡魂,“五备”将孝养说到了极致。
        孝敬是说要尊重父母亲,尊重父母亲的出身和人格,尊重父母亲的习惯和脾气,尊重父母亲的劳动果实。不嫌弃父母,不怨恨父母,不破败祖业。学会宽容,容忍和忘却父母亲做错或者不公道的事,对于年迈老人要耐心听取他们讲过N次的往事,接纳他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感到尊重而不孤独。有人认为,只要父母亲吃饱、穿暖、居安、行便就是孝了,其实,也不尽然,孝心不仅仅是锦衣玉食和几件礼盒,更是情感上的温暖。一个电话,一次心境交流,一次节假小聚,更是最好的孝敬了。
        孝顺应该是对孝道的最好诠释,不然怎么有“孝顺”一词?顺即顺从,顺着父母亲意愿行事。顺不是逢迎,是理解,是适应,不动听的话要容忍,不正确的事要劝说,不打骂,不争辩,不顶碰,不对着干,使父母亲在心灵是得到慰藉,父母亲安顿的事情一定尽力地去做好。听父母之命,行父母之事,谏父母之过,养父母之神,暖父母之心,就是孝顺了。
        孝志,小处讲要自爱、自重、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让父母亲还时时为自己担忧,不做出有辱父母亲让他们丢脸的事情。大处讲要树立自己的品行,立大志,做大事,成大业,扬名声显父母,这即是高层次的孝了。
       孝是责任和义务,孝是人品和良心,孝是立身之本,孝心世代相传。在现代社会中,孝道已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以孝为本,以孝为荣,以孝为乐,成就我们的孝道人生。
【本网投稿】
  邮箱:731590068@QQ.com
  微信:131 4145 7599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