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杨绍军
发表时间: 2009-08-28来源:

心系众生 善行天下
 
——记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杨绍军


大善无言,上善若水          ——题记



这里的一切深深牵动着胡锦涛总书记的心。
总书记边看阳光孤儿院的画册,边关心地询问孤儿的生活、学习情况,
高度赞扬说:“绍军同志,你干得不错,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和谐中国网hxzg.net湖南报道(丁新国、剑华、晓刚)】明天就要回北京了,心情却久久难以轻松。 
        这次来衡阳参加一个交流活动,进展很顺利,活动也很成功。作为一个记者来说,这些不过是家常小菜,早已轻车熟路了。 
        之所以不轻松,是这次活动之外的一次拜访。 
        活动结束后,跟一个朋友聊天中得知,常德有一位家喻户晓的慈善家,他的事迹很感人。朋友建议我们去常德来一次“眼见为实”。 
        印象中,慈善家多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或各界名人,他们多是为了自己的名利才行善,即使不是,也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去处;惯于挑剔的我甚至认为,有的慈善家是早年作孽太多,晚年幡然悔悟,才拼命行善的。 
        朋友摇摇头,一一否决了我的说法,他认真地说:“我跟你们说的这个慈善家跟别的不一样,他没有那么多钱,但他养了300多个孤儿。” 
        “养300多个孤儿?即使是真的,也没什么稀奇的呀。”我有些不信,口气已经明显不再坚决了。 
        “不是的,他不仅对孤儿好,还帮助了很多不认识的人。”朋友再次建议我们去实地看看。 
        真有这样的人吗? 
        将信将疑地,开车7个小时,来到了常德阳光孤儿院,见到了战友说的那位慈善家——常德市阳光孤儿院院长杨绍军。 
        这位外表看上去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的64岁的老人,淳朴,热情,一双和善的眼睛,明亮而有神。 
        杨院长陪着我们在孤儿院里边走边聊。 
        占地44亩,建筑面积达15000平米,既有高标准儿童公寓,又有教室、会议室、活动室、图书室、大礼堂、孤儿食堂、员工餐厅等设施的孤儿院,没有一分钱来自社会捐款,完全来自杨院长的小型经济实体除扩大再生产资金以外的全部收益。 
        十三年来,孤儿院收养了来自全省老少边穷地区、灾区孤儿以及湖南省监狱系统夫妻服刑人员特困未成年子女共计360余名。老杨办孤儿院的目的,用他的话来说:“我不仅仅要把他们养大,我还要让他们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此,他为孤儿院制定了“养大为本,教好为纲,成才为的”的方针,要求把孤儿院办成温馨的家庭,开心的乐园,求知的学校,人才的摇篮。生活上他对孤儿精心照顾,高标准养育;管理上对他们严格要求,人性化运作;教育上不惜财力,个性化施教。如今在院的235名孤儿中,已有研究生3名,大学生17名,高中生68名,初中生89人,小学生58名,入学率达100%。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孤儿院聘请了8名教师,分别负责管理工作,辅导功课和开展课外美术、书法、音乐、舞蹈、体育、电脑等课程,此外,孤儿院还是常德军分区命名的少年军校。这里聘请厨师、医生、服务员、勤杂人员等约三十余人为孩子们服务。十三年的精心培养,孤儿们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年孤苦伶仃的李国栋如今已从军校研究生毕业,成为广州军区司令部的校级军官;从小饱尝人生苦难的覃士娟考取了北京大学公费研究生;20余名孤儿参军入伍;6人成长为人民教师;在市直事业单位工作的有8人。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上进。 
        建院十三年来,先后有美国、加拿大、法国、波兰、乌干达等来自四大洲十多个国家的官员来院考察、参观。民政部部长李学举、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等国家部委、省、市领导多次前来视察、指导,《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公报》、新浪网等全国数十家知名新闻媒体多次予以报道。 
        国家民政部的领导来院视察后,称赞该院为“神州第一院”,并将授予该院“国家级示范性民办儿童福利机构”的称号。 
        杨绍军先后当选为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届湖南省人大代表,常德市第一、二、三、四届政协常委。 
        是什么力量,让杨绍军创办这所孤儿院,并收养300多名孤儿并决心让他们少有所养,学有所成呢?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在杨爷爷眼中我们的出身不分贵贱高低,都是他的好儿孙


        一个人的行为,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如同留在雪地上的脚印。杨绍军的家地处常德的农村,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心地善良、老实本分的父母,没有给杨绍军创造丰足的物质环境,却从小就教育他对他人要存善念,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更要心存感恩。有一次,少年的杨绍军饿得晕倒在一户老伯家门口,同样穷困的老伯自己饿着肚子,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儿粥拿来喂他,救了杨绍军一命。醒过来的杨绍军感念老伯的善行,并立志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像老伯一样 “宁可自己不吃,也要把饭让给饿肚子的人吃”。 
        1982年改革开放之初,杨绍军靠酿酒、养猪挣了一点钱。他先后收养了7名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供他们衣食住行,请人替他们洗衣、做饭,给他们诊病,陪他们拉家常。13年时间,老人们过得衣食无忧,走得热热闹闹。 
        送走最后一位老人后,杨绍军感到一阵失落。总觉得心里缺点儿什么似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街上遇到几个孤儿,看着他们衣衫褴褛,流落街头的情景,杨绍军心里很不好受。他想,小小年纪正是人生的起点,就流落街头,真可怜啊!应该帮他们一把,这或许能改变他们一生。 
        于是,杨绍军萌生了办一所孤儿院的念头。他花光了自己多年的积蓄,卖掉小酒厂的设备,还借了16万元。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96年3月1日,常德市阳光孤儿院正式成立,首批收养了26名孤儿,小的只有7岁,大的也不过13岁。 
        1998年秋,常德市境内澧水肆虐,澧县澧南垸,安乡县安造垸相继溃决,近十万农民家园被毁,成为灾民。整晚守在电视机前的老杨坐不住了。他想,这样大的洪水,肯定有孤儿,这个时候,我必须帮他们一把。他连夜购买了十吨大米和一批衣物,亲自押运赶到澧县灾区。接着,他顾不上休息,又拉着县民政局的同志到一个个灾民安置点查找孤儿。找到十个孤儿,他自己也累倒了在医院的病床上。 
        2003年7月,张家界市永定区的一场泥石流,家舍、牲畜、农田,还有数十条生命瞬间被冲毁、埋没。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中,年仅十岁的于春红和六岁的弟弟于春雷姐弟俩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连同自家的房子一起被泥石流掩埋,顷刻间姐弟俩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在现场指挥救灾的民政部部李学举、原省长周伯华眼含热泪地把姐弟俩托付给杨绍军。老杨象对待亲孙女、亲孙子一样爱怜、呵护、培养着这姐弟俩。现在,姐姐读高一,弟弟读小学六年级,姐弟俩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孤儿没有孤儿的感觉



松花蛋中传真情,原来这就是被爷爷疼爱的滋味,真棒!


        李侠是城东半边街居委会的一名孤儿,从小父母就去世了。他12岁那年,唯一的亲人奶奶也离他而去,他只好在社会上流浪。为生活所迫,他常常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入院第一天就要别人孩子叫他老大,给他来“米米”(即上贡交钱),谁不给就打谁。进院时他还经常尿床,杨院长听说吃狗肉能治好尿床的毛病,就买来狗肉炖给他吃,买来中药给他补身子。杨院长一方面细心地从生活上关心他,要工作人员重点照顾他。一方面经常找他谈心。细心的照料不仅使李侠身体养好了,也使他重新感受到家的温暖,渐渐变得懂事起来。不仅不再称王称霸,还像哥哥一样爱护关心孤儿院的弟弟妹妹。入院他就上了学,从初中起他学习上十分用功,每次成绩都是班级第一名。高中他考上省重点中学,还加入了共青团。高考他凭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澳门科技大学。由于品德好、成绩优,还获得了该校的校长奖学金。2005年,还在澳门科技大学读书的李侠突发肾功能衰竭,需要急救。听到消息老杨连夜赶到澳门,与学校协商把李侠接到国内肾移植技术最好的中山医院科大学附属五医院进行抢救。当时肾源十分紧张,老杨急得没办法,只好以很少示人的全国人大代表身份,请求珠海市有关部门帮忙,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肾源,成功为李侠作了换肾手术,使李侠的病情转危为安,继续完成他的学业。 
        来自安乡农村的薛容、薛松兄弟俩98年母亲、父亲和奶奶相继病逝,成了孤儿,哥哥薛蓉只得辍学帮助弟弟继续读书。2003年失学三年的薛蓉和弟弟来到孤儿院。兄弟俩不仅恢复了学业,2005年还同时考上了省重点中学。去年高考体检,哥哥薛蓉查出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为了孩子能以正常的心态参加高考,老杨没有将这个信息告诉他。薛蓉不负众望,考出了较好的成绩。高考结束,老杨向这孩子说明情况,并立即送他到市一医院进行心脏手术。几个小时的手术,老杨一直在手术室外守候着。薛蓉清醒时第一眼看见杨爷爷,眼角的泪水就滚落了下来。没过几天,湖南师大的录取通知书下来,老杨亲自把通知书交到薛蓉手上,病床上的薛蓉心中又是感激,又是高兴,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


 
特别的关怀给了我这只“小笨鸟”


        一次,杨绍军得知部分夫妻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在家生活艰难,很多都辍学在家,严重影响到服刑人员的改造,成为监狱系统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杨绍军找到省监狱管理局的领导,主动提出收养一批这样的孩子。监狱局的领导十分感激地说:老杨,你这真是给我们帮了一个大忙,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呀。2008年8月25日,“阳光温暖行动”正式启动,来自全省各个监狱服刑人员的首批25名特困未成年子女入院学习。这个暑假,老杨计划再收养75名这样的孩子,使这批孩子总数达到100名。 
        2005年的一天,孤儿院的大院里就出现了这样一幕动人场景:一个农村小伙子和他的父母亲一家三口在众目睽睽之下含泪在老杨前面,千恩万谢,长跪不起。老杨和身边的人急忙把他们扶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两个月前,老杨到医院去看望住院的一名员工,见到同病房的一个约十七、八岁的农村小伙子骨瘦如柴,口里直喘粗气,他的父母亲流着泪在清理衣物。据说医院已通知他们,孩子已经没救了,加上交的钱已花完,要他们出院。老杨见这一家三口十分可怜,便主动上前询问。
这一家是桃源县水溪乡的农民,孩子是家里的独生子,今年才18岁,叫唐伟峰。今年俩口子带孩子到广东打工,不料孩子突然得了脑瘤,在广东花了五、六万,打工积攒的钱花完不说,还借了两万块钱的外债。转回老家看病,又花去了三万多块钱,家里的房子、耕牛、家俱能卖的都卖了,孩子的病却越看越差,医院催孩子出院。“我们这样回去,这孩子只有等死了。”俩口子说着已是泪流满面。同房病友说,他们一家三口5角钱的榨菜能吃几天,实在可怜。老杨听了心里十分难受,当即劝孩子的父母说:“不要出院,我来想办法。”转头又叮嘱孤儿院的工作人员每天送饭时,也给孩子送一份营养餐。接着他亲自开车到长沙,请湘雅医院的刘教授来给孩子诊病。确诊后他先为孩子交了一万元的医疗费,请求医院无论如何治好孩子的病,并承诺所有费用由他负责。临走他又掏出1000元给孩子的父母做生活费。由于诊断正确,仅一个多月孩子就康复出院。出院后一家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孤儿院表示感谢,这就出现了刚才的那一幕。 
        2006年10月的一天,老杨从当地的报纸上得知本地远在海南打工的女子胡萍,身患癌病晚期,在海口市医院治疗,拖欠了巨额治疗费。她的亲人因为家贫无力承担医疗费用,都不敢前往看望。奄奄一息的胡萍最大愿望是在临死前能见上亲人一面。看了报导,老杨心里难受极了,当即打电话请报社找到胡萍的母亲,老杨说服了他们,马上买好四张机票带着胡萍的亲人赶到海南。看到骨瘦如柴、昏迷不醒的胡萍,老杨做好当地医院的工作,决定将胡萍接到常德治疗。病人不能坐着乘机,老杨又与航空公司取得联系,公司同意拆掉三把椅子好让胡萍平躺着乘机。又请常德市中医院派救护车接机。这样胡萍不仅见到了亲人,做梦也想不到还被好心的杨院长接到家乡来治疗,她和她的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资助小帅颖的妈妈换肾;帮助四个四川民工回乡过年;救助垂死的益阳老人还乡;帮助汉寿老工人救治患尿毒症的儿子……每一件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说起这些,老杨平淡地说:“没什么的,他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


善无定举 随时随地



属于我们的自习室中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他就是我们最爱的杨爷爷

        杨绍军乐善好施的名声不仅在常德妇孺皆知,而且在本省也很有名气,以至于全国各地的很多人都找他,不少人或来信求助,或打电话请求帮忙,更有人千里迢迢来到常德,登门求助。杨绍军一概热心相助,帮不少人解决了他们的急事、难事。他在递给别人的联系卡上写的这样的话:“您有什么急事、难事、烦心事,可以与我联系,我一定竭诚为您帮忙。”他常说:“我这个人从小吃过苦,知道苦的滋味,见不遭孽的,听不得可怜的,心里放不下有难的。” 
        2009年4月27日,山西省长治市跃进车辆厂57岁的老职工李东义捧着一箱特地从家乡带来的山西滩枣走进杨绍军的办公室,千恩万谢地将一面写有“真正的人民代表”的大红锦旗恭恭敬敬地递给他,眼里闪着感激的泪花。 
        李东义和他的老伴分别是山西省长治市二轻局所属两个厂的老职工。1999年,两位老人因为不愿意参与企业内部的争斗,得罪了局里某些权势人物,致使二人的工作、退休、住房、生活问题受到意想不到的侵害。为了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两位老人走上了十年的上访、诉讼之路,十年来的裁决书、判决书、抗诉书、执行通知书达21份,但问题仍旧没有解决。就在他和老伴都感到绝望甚至想轻生的时候,一位好心人建议他们来常德找全国人大代表杨绍军帮忙。 
        2008年,两位老人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凑足了路费,怀着试试看和不成功就客死他乡、永不回家的决心,千里迢迢来到了常德。他们租住在市郊一农户家的偏屋里,一边捡破烂,一边打听杨代表。杨绍军得知他们的不公平遭遇后,立刻将李东义的材料以人大代表的名义寄到了山西省高院,并资助1500元路费让李东义先回家,要他们不要灰心,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为他伸张正义。可是,直到年底,寄出的材料还是没有音讯。后经查实,材料被山西方面丢失。于是又补交了材料。3月,杨绍军利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机会,又特地到山西省代表团驻地找到全国人大驻山西办事处张处长,把两位老人10年来上访的经历和在常德滞留的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得知山西市民在常德得到杨绍军悉心照顾,张处长十分感动,答应一定督促处理好该事。回到常德后,杨绍军拿出1000元路费给李东义,嘱咐他们去找张处长。 
        4月21日,长治市委主持召开专门会议,由长治市国资委、厂方代表和李东义本人三方参加并最终达成协议,解决了李东义夫妻10年未能解决的问题。


行善是一种无意识的播种 



你们能分清我们俩么吗?!杨爷爷一看就知道我是姐姐


        由于这次没事先准备,我只带了一个普通的数码相机。但这个小小的相机,为我留下了好几个难忘的瞬间。 
        孤儿院里有一对孪生姐妹。一般人很难分清谁是姐姐谁是妹妹,但杨绍军一下子就说出了谁是姐姐谁是妹妹,而且还准确地说出了她们的名字。姐妹俩叫“杨爷爷”时的表情,和她们跟杨绍军在一起说话时的情景,不知道的人,真以为她们是一家人呢。 
        在这里,我们还看了一部介绍阳光孤儿院的专题片。来时还半信半疑的几个大男人,不约而同地流泪了。泪水里,有感动,有钦佩,有惭愧,更有许多的感慨。 
        创办孤儿院,是不愿意看到无家可归的孩子流落街头;帮助他人,是发自内心地对他人的境遇感同身受;某些人借以炫耀的人大代表身份,也只有在帮助别人遇到难题时时才拿来向有关部门求援;这一切,都源于杨绍军心里对孤儿,对普通百姓的一份真情。我们完全打消了疑虑,也明白了,为什么杨绍军的事迹能感动越来越多的人,也明白了为什么—— 
        2006 年1月,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对他进行了专访。 
        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听完他的汇报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绍军同志,你干得不错,这是行善积德,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杨绍军先后荣获国际慈善组织“爱心工程奖”首届“中华慈善奖”“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民政部“爱心工程奖”“2008年度CCTV全国三农人物”“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学雷锋先进个人”“湖南慈善奖”“湖南省光彩事业明星”“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常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行善是一种无意识的播种。 
        杨绍军,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有新家了,一个充满爱的新家,一个在杨爷爷“肩膀”庇护下的新家


【后记】 
        写完上面的文字,已经很晚了,但我却没有睡意。 
        我想赶快让更多的人知道杨绍军,了解杨绍军。让他们知道杨绍军为孤儿,为困境中的弱势人群所做的一切。 
        这样就够了吗? 
        显然,仅仅让人们知道杨绍军,记住杨绍军还远远不够。 
        想到图书室里寥寥无几的图书,想到孤儿院里一双双渴望书籍向往电脑的眼睛,我想,我,我的朋友,我的同行,我的同道们,还是有事可做的。 
        感谢那位建议我们“实地考察”的朋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普通而伟大的人;感谢杨绍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而高尚的灵魂!(来源:和谐中国网hxzg.net) 


工作繁忙的杨爷爷时常与我们在爱心大使丁伯伯(图左)的“执法”下切磋棋艺


 
生长在孤儿院的刘存贵利用废品建造出自己的第一台“坐骑”,
杨爷爷不仅给予500元发明创造奖,还连连竖起拇指夸他“好样的!”



每逢周末孤儿们都排队等候与杨爷爷通话,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一周的进步告诉最疼爱自己的好爷爷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