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明星”般的待遇:解读陶宏开现象
发表时间: 2009-04-03来源:


     提到戒除网瘾,不能绕过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共青团中央首位“网络文明爱心大使”。2004年5月,陶宏开因主动帮助网瘾少女戒除网瘾而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反响强烈。他先后在全国60余个省市作近500场报告,挽救了300多名上网成瘾的未成年人。虽然不是明星,但在所到之处,陶宏开无不“享受”明星的待遇,只不过,迎接他的不是尖叫的青少年,而是那些面色戚戚、忧心忡忡的家长们。

     陶宏开不是神,综观他在海南演讲和帮教,讲究的是平等的沟通,社会、家庭与学校的积极配合,素质教育的提倡。陶式方法未免老生常谈,但却常常奏效。这也使关心学生的家长、老师与社会工作者陷入尴尬的境地:陶宏开果真就那么有用吗?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陶宏开才够用呢?

     1、青少年:上网成瘾

     海南青少年的网瘾有多大,下面一组数据也许会吓你一跳: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7月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已经突破1亿,其中海南的网民人数超过47万。有关研究表明,我国有5%到10%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依赖倾向,其中青少年中存在网络依赖倾向的约占7%。以此推算海南出现“网络成瘾症”的网民数量,应该有3万多人,其中超过一半是24岁以下的青少年。

     上网成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多大危害,下面几例可谓触目惊心:

     个案一 家住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的网虫小东,今年17岁,网龄5年,最初上网是玩单机游戏,后来迷上了网络游戏,越陷越深的他虽知父母担心,却无力自戒。因为上网成瘾,小东已不上学,而由于长时间上网,渴了不喝水,又常憋着不上厕所,年纪轻轻的他已得了肾结石。

     个案二 小朱特别崇拜魔兽冠军李晓峰。因为李晓峰已从一个魔兽玩家走向了职业高手,身价上百万。小朱说,中国的应试教育并不适合他自己,他决定不走求学之路,希望今后能在网络游戏方面有所成就。目前,小朱已放弃学业,在魔兽世界里,晋升至精英级。他说,他会一直游戏下去,成为一名颇具身价的游戏职业高手。

     个案三 今年8月初,周某、刘某、曾某等3名十七八岁的青年,从四川来到三亚,暂住在一工地。8月18日凌晨,3人想上网,但又没钱,便打算去路边的一家小店抢劫,后因过往人多,无法下手。这时一辆红色出租车刚好路过,他们便拦下车并实施杀人抢劫。抢得100多元现金和1部手机后潜逃至海口一网吧上网,没想到在网吧被抓获。

     而陶宏开教授在海南的3天演讲与帮教中,发现网络游戏已侵入广大农村,而本地的孩子似乎玩兴更浓。    

     2、家长:忧心如焚

     9月3日,由本报和团省委等单位主办的“帮您孩子戒除网瘾”大型素质教育报告会在海口举办,短短两天,1500多张门票就被家长们“抢空”。一位姓云的家长早上7时就从文昌赶来海口领票,排了一上午也没领到门票。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听上陶宏开老师的讲座,他干脆中午饭也不吃,守在发票点的门外。下午好不容易拿到票后,他感慨地说:“总算领到票了。我们孩子总算有救了。”

     领到陶宏开教授的讲座票,就等于自己的孩子有救了?但持这种观点的家长还真不是一位两位。

     朱先生在报名表上说:“非常希望您能帮助我的孩子能重新上学,他毕竟只有15岁,他迷上了魔兽世界。”云先生来电预约,坚决要求与陶教授当面与孩子交谈戒瘾,称这是他流血的心的最后一线希望,否则就毁了孩子的一生。在医院工作的刘女士拉着陶教授的手说,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后,白天黑夜颠倒,性格古怪,不愿与人交流,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陶宏开被神话了吗?为何那么多心急如焚的家长见了他便似抓了根救命稻草一样?从陶教授的戒网瘾理论看,并无奇特之处,也常被那些深陷网瘾、自以为是的孩子称为老生常谈。就是陶本人自己也承认“其实我不是什么戒网瘾专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素质教育工作者”。陶之所以被明星般地追捧,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现在这个问题太严重太突出了,二是我们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网瘾这个难题时,显得太手足无措了。

     3、陶氏法宝:推崇平等沟通

     陶宏开的所作所为,令人肃然起敬;陶宏开的成功,让众多求助无门的家长看到了希望。

     面对孩子的网瘾,一些家长大道理小道理讲遍,各种方法用尽,可就是不起作用。人们不禁要问 :让孩子戒掉网瘾,陶宏开有什么秘诀?

     说秘诀,其实也谈不上。但从300多个孩子的转变过程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其一,理性的态度。怎么看待孩子的网瘾,需要有理性的态度。海师教育学系心理学博士肖少北认为,网瘾不是什么病,只是一种比较强烈的习惯,它和孩子们其他的很多问题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而我们一些家长动不动就给有网瘾的孩子贴“标签”,什么自闭症啦,什么有心理疾患啦等等。有的家长还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甚至看精神病医生,陷入了认识的误区。用这种态度帮助孩子戒网瘾,极易诱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

     其二,科学的方法。帮孩子戒网瘾,尤其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陶宏开的一个“诀窍”就是,和孩子平等对话,从心灵上沟通,在交流中引导孩子认识上网成瘾的危害,让孩子心服口服。这方面,不少家长就做得差多了,有的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对孩子横加指责,有的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孩子严加约束,有的甚至对孩子棍棒相加。殊不知,这样做孩子表面上可能顺从了,但内心“症结”并未解开。

     其三,足够的耐心。戒除孩子的网瘾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一个认同、移情、引导、转变的过程,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陶宏开帮孩子戒网瘾,是慢慢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慢慢地从各方面切入孩子的盲点,从而“水到渠成”。一些家长不懂得这个道理,在帮孩子戒网瘾时总是心烦意乱,想快刀斩乱麻,急于求成,缺乏耐心,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收效甚微,欲速则不达。

     对此,共青团北京市委曾做过一次网络调查,陶宏开的法宝是什么?47.8%的被访者认为,是陶教授独特的教育方式。陶宏开教授倡导的整体素质教育,推崇家庭、学校、社会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共同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

     难怪新民周刊感叹道:“以平等的对话,平凡的话题去打开了那一把把锈迹斑斑的心灵之锁,让冰封的心灵接受情感的抚慰。于是,每一个和陶教授谈话的孩子,就像被得道的高僧点化过一样,脱胎换骨地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

     4、专家:仅陶宏开远远不够

     “戒网瘾简直像在戒毒瘾!”海医附院心理门诊岳筱雯医生认为用这句话来形容戒除网瘾的难度一点不为过。一位初一学生因为父母把家里的宽带上网功能停掉,急得用手拍打自己,用头撞墙,甚至用火烧自己。很多上网成瘾的孩子,平时精神不振,都懒得与人交谈,可是只要一上网就两眼放光、思维敏捷。

     岳筱雯一直在做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她认为,最易上网成瘾孩子的年龄段集中于十三四岁,也就是一个人的青春期、叛逆期。岳筱雯认为这部分青少年在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影响的同时,丰富多彩的网络对其吸引力非常大。如果前三者吸引力大于后者,则青少年不会出现上网成瘾,反之,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当然还有学生自身的素质和性格特点。为什么在相同的社会和学校环境下,有的孩子能够抵制住网络的诱惑,有的却不行?岳筱雯分析,家庭教育方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从家长解决孩子网络成瘾的角度看,只有家庭教育是可以改变控制的。

     岳筱雯总结了网络成瘾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家庭由于孩子上学使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冲击,比如不看电视、不听广播,平时都处于一种临战状态;因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庭成员意见不统一,彼此关系紧张;家庭对孩子的满意度低,总是不满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做人和生存能力差,只是学习工具,许多家庭以学习的名义,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完全是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以应试教育为主,这也是孩子形成网瘾的根本问题。”这是岳筱雯对网络成瘾孩子进行救治,并考察其家庭教育环境后得出的结论。为了孩子能够考上好的中学、好的大学,从小孩一上幼儿园就让他(她)只攻几门课,数学、语文、英语,孩子没了其他爱好。有的家庭为了使孩子不受干扰,给孩子准备单独的房间,规定孩子放学后不许看电视、不许看课外书,只能在书房中学习———这种像犯人蹲禁闭一样的学习生长环境,完全忽略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使孩子容易形成孤僻、呆板的性格。当孩子真的出现了问题,家长才发现,孩子的学习压力小些,户外活动多些、朋友多些、兴趣多些,是多么重要!因为这一切会把孩子的眼球从网络上吸引下来,占据他们的上网时间。而这些东西正是素质教育的内涵。

     岳筱雯强调,“心病还需心药医”。根除网瘾,必然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而陶宏开只是一个学者,如果指望他在短时间内给出什么大家都可以参照使用的“灵丹妙药”,这其实是不可能的,把陶宏开想像得过于神奇,难免就要失望,最终产生质疑。

     团省委学少部一位姓朱的负责人认为,陶教授的行动更多的是一种姿态,真正要解决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光有陶宏开们是远远不够的。客观地说,陶宏开在各地进行巡回讲演,让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办法,只有引起大家的共同重视,集合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才有可能在长时间的努力之后,让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得到改善。

     5、挽救青少年网虫需社会互动

     网络成瘾是否就意味着有病,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如果说某人对什么上了瘾,通常多是贬意,不是表明其有病也是表明该人不正常、有问题。

     海师从事网络安全研究的游林博士认为,网瘾并没有人们想得那么可怕,从某种程度讲,上瘾是一很正常的人性反映,是人本身欲望的体现,这是需要得到尊重的。网络工作人员,比如网站编辑、网络技术人员、程序开发人员,哪个不是一天在电脑前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但他们没几个会认为自己有病、认为自己是网络上瘾者。曾经沉迷于计算机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比尔·盖茨在1975年还在哈佛读大二时,母亲节时写过这么一段话: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如果家长都能像比尔·盖茨的母亲那样对待孩子,相信网络成瘾者会少很多。

     网络并不可怕,上网成瘾也不可怕,相反,网络是新时代,高科技的表征物,善用之则既可完善自身,又可造福社会,关键是使用者要有一颗理智而成熟的心。健康上网,拒绝沉迷,让孩子们做到这8个字、戒除网瘾,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这不仅需要像陶宏开这样的热心关注者,更需要家长有耐心,懂得方法,最重要的是感情投入,真正和孩子心连心;还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多做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和谐中国网·全民学习弟子规工作委员会·和谐文化大讲堂·弟子规现代修订者、台湾孔子学院教授李耀君老师《弟子规》讲座报告预约电话:010-5143 8660. 短信158 1010 2998《训蒙文》清·李毓秀、《弟子规》清·贾存仁、《人之规》现代·李耀君】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