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漯河万名少年儿童齐诵经典迎“六一”,全市上万名少年儿童聚集在一起,齐声高诵中华文化经典篇章,把漯河市第二届“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活动推向了高潮。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谢安顺作重要讲话。他说,中华经典古诗文蕴涵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哲理。孩童时期读经典文化将会给他们带来终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起学习,一同走进经典文化的宝库,以我们中国食品名城的建设、字圣故里后人应有的胆识和气魄,勇敢地走在“弘扬民族精神,经典文化”的时代前列,共同创造出了一个蕴涵中华灵魂、经济繁荣发达的青春新漯河!据介绍,由于孩童时代是一个人人格发育的关键时期,3岁到13岁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阶段。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将使儿童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获得智能锻炼和人格培养。漯河市近两年来,从进一步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途径入手,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利用传统教育资源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此来促进广大少年儿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的养成。来源:漯河网)
漯河:古韵书香润童心
“母亲节那天,孩子说:‘妈妈,您辛苦了,让我给您洗洗脚吧!’前天我头痛得厉害,孩子晚上回家后,端茶递药不离左右。他告诉我,《弟子规》上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是他应该做的。他的话把我感动得直想掉泪!”漯河市实验小学3年级一名学生的家长说,“自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明显地感到孩子懂事了许多!”
5月16日上午,在漯河市商业幼儿园举行的“中华母亲节——谢谢您的爱”主题教育活动上,当母亲张秋菊从6岁的女儿手中接过一朵红红的康乃馨,听女儿背诵“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时,她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
在漯河,一系列“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正在让我国博大精深的经典文化以多种方式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
古韵缭绕,共读千古美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市商业幼儿园学前二班6岁的刘轲鑫张口就来,直到记者喊停,她才意犹未尽地停下。
“弟子规,圣人训……”漯河市实验小学操场上,十多个小学生你争我抢地背诵着。
如今,走进漯河市区的每所学校,从《三字经》到《弟子规》,从《大学》到《中庸》,从唐诗、宋词到元曲……稚嫩的童音给人一个又一个惊喜。
而这些惊喜都源于近年来漯河市在广大少年儿童中开展的“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这项活动是2002年从市商业幼儿园开始的,全园600多名幼儿每天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诗文。经过反复调研,2005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5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将这种做法在全市少年儿童中推广。2005年以来,漯河还连续举办了两届“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万名儿童集中诵读活动,有效地扩大了经典文化的社会影响。
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136所中小学校开展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30多万学生受到教育,诵读文化经典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
书香阵阵,齐做少年君子
每天课前5分钟,每天晚上20分钟……当诵读经典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他们的改变不仅仅是学会了几首古诗,更多的是他们的言行。
当问到二年级的小朋友罗昊经典对他的影响时,他竟然回答道,“学习经典让我懂得了为人处世的道理,我最喜欢‘见人善,即思齐’这句话。”
受降路小学的李向明同学在背诵了《增广贤文》中“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后,更是学会了每天都给妈妈端洗脚水,这可把妈妈高兴坏了。
实验小学教师郭慧明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诵读经典,以往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小公主”,知道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和宽容……在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他们的记忆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水平和知识面也有了不小的提高。现在不少孩子都能自觉读书,将学习视为一种乐趣。
传承文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由于经典诵读活动的成功开展,2005年5月,漯河被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授予全国地级城市首家“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示范城市”称号。
以中小学生为突破口,目前,新一轮打造“经典文化名城”活动已经在全市启动,经典文化诵读已经由校园推向社会。
以“小手拉大手,儿童带家长”等方式,组织各学校送文化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有关学校先后到农村、社区举办经典文化诵读展示活动300多场,送书1万余册,5万多人受到教育。
2006年年初,漯河市还组织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读经典、写好字、增才干”活动。许多单位都制定了学习计划,并精心挑选学习书目,还邀请专家辅导,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目前,中华文化经典中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体系,倡导团结友爱、与人为善、公道正派、诚实守信的道德理念等精华,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市民,推动着整个城市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中实现和谐发展。“人人诵经典、事事讲道德”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在全市逐步形成。(河南日报记者:陈小平/文)
漯河流行诵读经典风 促进了文明程度的提高
“母亲节那天,孩子说:‘妈妈,您辛苦了,让我给您洗洗脚吧!’前天我头痛得厉害,孩子晚上回家后,端茶递药不离左右。他告诉我,《弟子规》上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是他应该做的。他的话把我感动得直想掉泪!”漯河市实验小学3年级一名学生的家长说,“自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明显地感到孩子懂事了许多!”
最近两天,记者先后走进漯河市受降路小学、市直幼儿园、实验小学、商业幼儿园、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感受这些地方的诵读中华经典之风。
中华经典在校园流行
2004年6月,省委召开了全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漯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单位在多次调研中发现,2002年以来,漯河市商业幼儿园用传统德育资源对儿童进行德育启蒙教育,组织全园教师、儿童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华文化经典,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深入调研、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漯河市决定推广这一经验,组织广大少年儿童广泛开展以诵读《论语》、《中庸》、《大学》等文化经典名著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很快,“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与圣贤为伍,与经典同行”的口号,在漯河市各学校流行开来。
漯河市许多学校利用课间十分钟,在校园内播放诵读碟片、歌曲,让中华经典文化的优雅和谐陶冶儿童心灵。漯河市商业幼儿园针对儿童特点,让老师和儿童一起玩《三字经》、《弟子规》拍手游戏,孩子们拍球、钻圈、跳皮筋时的口令也换成了古诗和《三字经》。漯河市实验小学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学校东西主干道南侧设置了5个经典文化转筒。转筒上印刷着精美的《三字经》、《弟子规》等,孩子们围着转筒边转边诵,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漯河市实验小学校长董中贵说,通过学习文化经典,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宽容,什么叫谦让。
目前,漯河市已有136所中小学校开展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30多万学生受到教育,诵读文化经典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
小手拉大手共读经典
随着“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在学生中的深入开展,漯河市决定将活动范围逐步扩大,推动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上台阶。
各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儿童带家长”等方式,带动广大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中来。漯河市商业幼儿园把文化经典编排成诗朗诵、快板、小品等文艺节目,利用假期到社区演出。源汇区利用周末社区活动日,定期举办以经典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报告会。据不完全统计,开展诵读活动以来,漯河市各部门先后到社区举办文化经典诵读展示活动300多场,受教育群众有5万多人次。
漯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部门在全市组织开展了“过大年、谢父母”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号召机关干部、在校学生及城乡居民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漯河市还开展了“读经典、写好字、增才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城乡社会文明程度。 读经典就是传承优秀文化
省文明办认为,漯河市通过广泛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弥补了中小学校人文知识教育的欠缺,提高了在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促进了城市文化品位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漯河市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在全省具有推广价值。
省委书记徐光春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也先后作出批示,要求把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漯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梁国正告诉记者,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道德缺失现象应该引起警惕,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而经典著作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大河报记者:刘广超/文)
漯河小学生课间诵读经典圣贤书 已成自觉习惯
5月15日上午10点多,虽然课间只有15分钟,但10岁的马乙园还是与她的小伙伴一起来到学校的操场上,跟着音乐节奏唱起圣贤孔子在《弟子规》中的教诲“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可不是老师要求他们做的,在漯河市受降路小学,每天诵读经典已经成为这里孩子的自觉习惯。
读经能让孩子明事理
受降路小学只是漯河市每天古韵飘香的136所中小学中的一所。该校副校长马继红告诉记者,从2004年4月起,学校开展了“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古代经典书籍和文章,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要求学生背诵,既弘扬传统文化,又能培育孩子修身养性。
马乙园以前是个孤僻的孩子,她的母亲马女士告诉记者,上小学二年级时,女儿有一次告诉她:“妈妈,我很孤独,因为没有朋友。”
现在,这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已学会用“以责人之心责己,以爱己之心爱人”去调解同学们的小纠纷。小姑娘颇显成熟的话也令这位母亲感到欣慰:“从古贤的话中我学会了怎样与人相处,有了愉快的心情我才能好好学习。”
6岁孩子就懂孝敬妈妈
漯河市商业幼儿园曾于2001年首先发起“经典诵读”,其成功经验后在漯河市迅速推广。
在该幼儿园里,5岁的孩子都能熟练地背诵《大学》、《中庸》、《论语》,孩子们还能用图片和简单的话给你解释,“泛爱众,而亲人”,甚至告诉你要诚信,因为圣人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经典诵读还感染了家长。该园6岁小朋友刘子路的母亲张秋菊说,小小的孩子心性变得温和、礼貌,如果大人说脏话,她会提醒你,“刻薄语、污秽词、市井气,戒之。”
原来娇宠的小公主,现在也学会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主动给大人盛饭、拿东西,“孩子也让家长开始重新学习了”。
“诚信”打动招聘单位
上个月,漯河职业技术学院19岁的大二学生张雨飞在新郑机场的招聘会上,战胜60多个竞争对手获得机场内勤一职。张雨飞坚持认为,是读经让她赢得了工作机会。“我坦白了自己的缺点,说明想早点工作是为操劳了半辈子的父母尽责,我还告诉招聘老师,我立志做诚信和宽容的人。”
省文明办认为,漯河市通过广泛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弥补了中小学校人文知识教育的欠缺,提高了在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漯河市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在全省具有推广价值。
省委书记徐光春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也先后作出批示,要求把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河南商报见习记者:张婷/文)
让经典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访中共漯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谢安顺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早在8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漯河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留下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迹名胜。”这是漯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谢安顺5月24日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段开场白。
谢部长介绍说,目前,漯河境内已发现190多处文化古迹,其门类多样,价值巨大,构成了独具漯河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贾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的典型代表,出土的骨笛和甲骨契刻符号将中国的音乐史和文字史推进到8000年前。小商桥始建年代早于赵州桥,是目前我国保存下来时代较早的坦拱敞肩石拱桥之一。受禅碑与受禅台是汉魏历史更替的实物见证,受禅碑是我国十大“三绝碑”之一。许慎墓埋葬着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字学家、经学家许慎,他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字典《说文解字》,打开了中华汉字的大门。
漯河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20世纪90年代以来,漯河市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对小商桥、许慎墓、受禅碑、贾湖遗址、郾城文庙大成殿等文化古迹进行了维修和保护。经过努力,贾湖遗址、小商桥、受禅碑与受禅台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何把漯河经典文化办出特色、走向世界?谢安顺部长告诉记者,首先,漯河成功举办了首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提出了在漯河逐步建成国际性许慎文化研究中心、许学文献资料中心、汉字文化圣地旅游中心的构想,邀请清华大学编制许慎文化景区规划方案,并扩建整修了许慎陵园,在世界范围内初步打响了许慎文化这一品牌。同时,受禅碑与受禅台保护规划已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贾湖遗址保护规划已报送到国家文物局待批,小商桥保护规划正在修改之中,这些充分标志着漯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当谈起经典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时谢部长充满信心地说,漯河具有打造经典文化名城的群众基础。从2004年起,漯河在全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了经典文化诵读活动,连续举办两届“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万名儿童集中诵读活动。漯河打造经典文化名城的基本内涵有三个方面:一是弘扬许慎文化。二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学习红色经典文化。
据悉,目前,漯河市有136所中小学校的36万多人参加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尤其是“读经典、写好字、增才干”活动的开展,把经典诵读从校园推向了社会,使经典文化进入了社区和家庭,全市上下形成了学经典、用经典的浓厚氛围,漯河市也因而荣获“全国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示范城市”称号。 (河南日报记者 孙纪山 通讯员 袁树青 马光辉)
漯河经验可以推广
继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对漯河市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后,近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也对此作出重要批示:“省文明办,漯河市开展的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有创意,效果好,其经验可以推广。”根据这一批示精神,省文明办副主任郭守战日前专门来漯调研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开展情况,拟在全省大力推广这一活动。
自2005年起,为弘扬优秀文化,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漯河市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各中小学幼儿园以《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名篇为主,采取每日一读、游戏化诵读、文艺演出、诵读比赛、集体诵读等形式,大力开展诵读活动,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增长了文学知识,也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爱心、诚心、孝心的种子,受到了学生、老师、家长及社会各界好评。新华社、香港《大公报》、《河南日报》、新浪网等50多家媒体先后予以报道。2005年,漯河市被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命名为全国首家“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示范城市”。
2006年,漯河市进一步深化经典诵读活动,把经典诵读从校园推向了社会,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了“读经典、写好字、增才干”活动;市委宣传部与市有关部门联合,利用传统节日,在全市机关干部、在校学生及工人、农民中坚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感恩教育活动;不间断地组织各学校送文化经典进社区、进农村,送科学书籍,举办文化经典诵读展示,把活动延伸到了社会各个层面,受益群众越来越多。
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使经典文化走入了家庭,走进了社区,走向了社会,在全市上下形成了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的浓厚氛围,为打造经典文化名城、建设和谐漯河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