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金刚经》导读
发表时间: 2025-04-16来源:和谐中国网书院

 点击进入网站首页

www.hxzg.net

【和谐中国网经典普及工程】

李耀君《国学经典导读》选登

《金刚经》导读

和谐书院
 

一、关于作者

《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传统上被认为是佛陀释迦牟尼在古印度灵鹫山为弟子须菩提等宣讲的教义,由弟子阿傩记录成文。中文译本中最具影响力的是鸠摩罗什于公元402年翻译的版本。  

鸠摩罗什(公元343—413年),祖籍天竺,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自幼天资超群,精通梵汉双语,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首。他翻译的《金刚经》语言流畅、义理清晰,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版本。其译经事业推动了大乘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并深刻影响了禅宗等佛教流派。

二、时代背景

1. 印度起源

《金刚经》约形成于公元前1世纪的印度,正值部派佛教分裂、大乘佛教兴起的时期。大乘强调“菩萨道”与“空性”思想,该经作为般若类经典的代表,旨在破除对“我”与“法”的执着。

2. 传入中国

东晋时期,《金刚经》由支娄迦谶初译,后鸠摩罗什的译本因文字优美、义理通达成为主流。唐代玄奘重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进一步丰富了其哲学内涵。

3. 文化融合

在中国,《金刚经》与儒、道思想交融,被统治者视为与《道德经》《孝经》并列的经典,成为禅宗“明心见性”的核心依据。

三、思想体系

《金刚经》以“缘起性空”为核心,构建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无我 空性 般若 慈悲(李耀君书法)

1. 无我思想

否定永恒的“自我”,主张“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强调破除对个体存在的执着。

2. 空性观念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揭示万物因缘和合、无独立实体的本质,引导众生超越表象认知。

3. 般若智慧

通过“离相无住”的修行,以般若(智慧)洞察真相,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倡导不执著于任何形式的布施、修行。(方便法门)  

4. 慈悲与解脱

提出“度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结合大乘菩萨道的利他精神与空性智慧,实现自他解脱。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李耀君书法)

四、历史地位

1. 佛教核心经典

被尊为“经中之王”,是大乘佛教的纲领性文献,禅宗六祖惠能因听闻《金刚经》开悟,其思想贯穿《六祖坛经》。

2. 文化影响

融入中国文学、艺术、哲学,如“金刚不坏”“如梦幻泡影”等概念成为文化符号。

3. 跨宗教价值

超越宗教形式,被不同信仰者视为破除执着的智慧指南。

五、现实意义

1. 心灵解脱

为现代人提供应对焦虑、执着的哲学工具,倡导以“空性”看待成败得失。

2. 人际与社会

“无我”思想促进包容与共情,缓解社会矛盾;“三轮体空”的布施理念倡导无私利他。

3. 跨文化对话

其普世智慧为全球化时代的伦理困境提供启示,如生态危机中的“缘起”观。

 

【附:编者简介】李耀君,1966年出生,陕西合阳人,陕西师大毕业,国学教育指导师,《弟子规-人之规》现代修订者,和谐中国网创始人,和谐书院院长,台湾孔子学院特聘教授,曾担任央视《星光大道》评委,兼任多家企事业单位文化顾问。

参阅链接

http://www.hxzg.net/html/39-13872.html

微信交流:330835268

 



【附1】 

《金刚经》目录

 


《金刚经》作为佛教经典,其原文结构并不像现代书籍那样有明确的章节标题目录。不过,根据传统分科(即古代高僧为便于理解而作的划分),鸠摩罗什译本通常被分为 32分(品),这是由梁昭明太子萧统所分,并非梵文原典所有。

 1. 法会因由  

  记述佛陀讲经的缘起(乞食、洗足、敷座等日常场景)。

 2. 善现启请  

  须菩提提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3. 大乘正宗  

  佛陀回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何修行。

 4. 妙行无住  

  提出“应无所住而行布施”。

 5. 如理实见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6. 正信希有  

  强调对《金刚经》生起正信的难得。

 7. 无得无说  

  “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8. 依法出生  

  佛法如筏喻,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9. 一相无相  

  破除对“四果”(须陀洹、斯陀含等)的执著。

 10. 庄严净土  

  “菩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1. 无为福胜  

  受持此经的福德胜过布施恒河沙数七宝。

 12. 尊重正教  

  经典所在之处即为佛塔,应恭敬礼拜。

 13. 如法受持  

  经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的深义。

 14. 离相寂灭  

  须菩提闻说深义,涕泪悲泣,佛陀进一步开示“离一切相”。

 15. 持经功德  

  受持此经的功德无量无边。

 16. 能净业障  

  诵经可净除业障,得无量福德。

 17. 究竟无我  

  菩萨应通达“无我法”。

 18. 一体同观  

  如来五眼(肉眼、天眼等)观照众生。  

 19. 法界通化  

  福德“即非福德性”,破除法相。

 20. 离色离相  

  如来非以色相见。

 21. 非说所说  

  “说法者无法可说。”

 22. 无法可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有法”可得。

 23. 净心行善  

  修一切善法即得菩提。

 24. 福智无比  

  受持此经的福德胜过布施无量珍宝。

 25. 化无所化  

  如来度众生而“实无众生可度”。

 26. 法身非相  

  不能以三十二相见如来。

 27. 无断无灭  

  破除“断灭空”的误解。

 28. 不受不贪  

  菩萨不贪著福德。

 29. 威仪寂静  

  如来来去坐卧皆显“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30. 一合理相  

  微尘与世界的关系,破“一合相”执著。

 31. 知见不生  

  “法相”与“非法相”皆不可取。

 32. 应化非真  

  结尾偈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补充说明  

 1. 分科争议:32分是汉传佛教的传统划分,梵文本及其他译本(如玄奘译本)并无此分法。现代学者多认为分科可能影响经文的连贯性,建议直接阅读原文。

 2. 核心段落:重点可关注:第5分(“凡所有相”)、第10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第32分(“如梦如幻”偈)。  

 3. 无目录版本:若追求原典纯粹性,可阅读未分品的版本(如藏传或南传的般若经典)。 

 4.参考阅读:如需深入学习,建议结合注疏(如憨山大师《金刚决疑》或现代释济群《金刚经的现代意义》)。



 

【附2】

《金刚经》经典词句摘录

(依据鸠摩罗什译本整理)

  一、无我思想  

 1.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第三品)  

   释义:执著于自我与他者的分别,便偏离菩萨道本质。  

 2. 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第五品)  

   释义:佛的法身超越形相,不可用世俗形象理解。  

 3.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第二品)  

   释义:真正觉悟者已超越对我的执念。  

 4. 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第三品)  

   释义:彻底破除一切二元对立的概念。  

 5.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第25品)  

   释义:凡夫只是假名,不可执为实有。

 二、空性观念  

 6.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第五品)  

   释义:一切现象皆无常,超越表象才能见真理。  

 7.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第32品)  

   释义:世间万物如短暂幻象,需以超然心态看待。  

 8.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第八品)  

   释义:佛法亦是方便法门,不可固化执取。(善巧方便)  

 9.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第七品)  

   释义:真理超越语言和概念的限制。  

 10. 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第三十品)  

    释义:世界的存在只是因缘聚合的假象。  

 11.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第十八品)  

    释义:心念本质为空,不可执为实有。  

 12.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第二十六品)  

    释义:佛性无形无相,不可通过感官追寻。

 三、般若智慧  

 13.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第十品)  

    释义:心不执著于任何事物,方能生起清净智慧。  

 14.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第六品)  

    释义:佛法亦是渡河之筏,达到彼岸后需放下执著。  

 15.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第18品)

 释义:心念刹那生灭,不可执取为永恒。  

 16.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第29品)  

    释义:佛性超越时空,无生无灭。  

 17.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第21品)  

    释义:佛法的本质是空性,不可固化理解。  

 18. 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第八品)  

    释义:善法亦是相对概念,不可执为绝对。  

 19. 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第14品)  

    释义:真理超越实有与虚无的二元对立。  

 四、修行实践  

 20.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第四品)  

    释义:布施时需超越施者、受者、施物的分别。  

 21. 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第14品)  

    释义:执取概念即陷入分别妄念。  

 22.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第14品)  

    释义:真正的觉悟心需超越一切形式。  

 23. 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第四品)  

    释义:布施应以众生平等为前提。  

 24. 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第14品)  

    释义:真正的忍辱需超越对忍的执念。  

 25. 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第14品)  

    释义:执著于形式,将失去智慧的观照。  

 26. 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第16品)  

    释义:修持本经可转化业力,重罪轻受。(三世因果)  

 五、终极境界  

 27.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22品)  

    释义:无上觉悟本无实体,不可执取。  

 28.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第七品)  

    释义:圣贤因体悟无为境界的深浅而不同。  

 29.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第17品)  

    释义:佛性即一切法的真实本质。  

 30.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第27品)  

    释义:觉悟者不否定现象,也不执著现象。  

 31. 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第17品)  

    释义:执著于庄严佛土的相,即非真菩萨。  

 32. 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第五品)  

    释义:佛的圆满境界不可用形相衡量。  

 六、众生与度化  

 33.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第三品)  

    释义:度化众生而不执著能度所度之相。  

 34. 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第21品)  

    释义:众生只是假名,本质与佛性无异。  

 35. 若卵生、若胎生……若有想、若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第三品)  

    释义:菩萨的慈悲遍及一切生命形式。  

 七、语言与真理  

 36.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第十四品)  

    释义:佛的教导直指真实,无虚妄分别。  

 37. 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第21品)  

    释义:真理不可言说,说法仅为方便引导。(类似《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  

 38.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第21品)  

    释义:执著于佛的言教,反而背离真义。  

 八、福德与因果  

 39.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其福胜彼。(第11品)  

    释义:修持般若智慧的福德超越物质布施。  

 40. 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第11品)  

    释义:传播智慧的价值远胜物质积累。(法布施是第一不是)  

 41.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第16品)  

  释义:修持本经可转化业力,重罪轻受。  

 九、破执与中道  

 42. 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第30品)

    释义:世界是假名,不可执为实有。  

 43. 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第1品4  

    释义:觉悟超越实与虚的对立。  

 44. 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第14品)  

    释义:最高智慧不可用名相界定。  (如《道德经》所说“名可名非常名”)

 十、终极开示  

 45.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第32品)  

    释义:万法无常,应以智慧观照其本质。  

 46.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第15品)  

    释义:传播本经功德无量,超越世俗计量。  

 47.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第14品)  

    释义:彻底离相,即与佛性相应。  

 48.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第五品)  

    释义:超越表象,方能契入真实。  

 49.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第29品)  

    释义:佛性本自具足,不增不减。  

 50.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第32品)  

释义:不执著外相,安住于究竟真理。

以上50句涵盖了《金刚经》破除执著、直指心性的核心思想,其语言简练而义理深邃,至今仍是佛教修行者参悟的指南。无论是无我空性的哲学思辨,还是应无所住的实践智慧,均能启发现代人超越烦恼、安顿身心。

 



【附3】 

《金刚经赋》

和谐书院 李耀君

 


太虚寥廓,妙有真空。金刀截妄,般若称雄。破四相以明真际,演一乘而荡执衷。祇树园中,现如来之瑞相;娑婆界里,阐无上之玄宗。

观夫法会初启,须菩提稽首而问;世尊微笑,大慈悲随机而演。不住于相,岂著言诠?布施恒沙,何如持卷。金刚妙义,劈昏蒙如慧剑;般若真文,烛幽暗若曦显。

若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镜花水月,岂堪执障?“应无所住”,心珠朗朗;“而生其心”,性海荡荡。去来坐卧,无非道场;语默动静,尽是法王。

至如“一切有为法”,四句偈彰。“如梦幻泡影”,六喻精详。电光石火,露晞电亡。作如是观,万虑皆忘。不住不著,自在翱翔;非空非有,中道昭彰。

嗟乎!文字性空,岂滞章句?般若船高,能度迷趣。断金刚之利刃,截葛藤之缠附。破人我之牢关,开涅槃之觉路。

赞曰:金刚妙典,般若心髓。破相显真,截流断水。三界火宅,一雨普滋。愿诸闻者,同证无为。

(说明:全赋用骈体,押《词林正韵》,凡三转韵。以“破相显性”为骨,以“中道实相”为髓,融经中要义于赋体文辞。末附赞语,总括全篇。)


【附】经典导读系列链接

一、儒家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学》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5.html 

《中庸》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6.html

《论语》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0.html 

《孟子》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9.html

二、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8.html

《尚书》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0.html

《礼记》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5.html 

《易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3.html

《春秋》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1.html

三、儒家十三经

“十三经”之《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论语》等见上“四书五经”,其余如下)

《周礼》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3.html

《仪礼》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2.html

《左传》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5.html

《孝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0.html

《尔雅》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6.html

…………

四、道家文化

《道德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281.html

…………

五、佛家文化

《金刚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07.html

…………

六、其他

《黄帝内经》导读

http://www.hxzg.net/html/62-14310.html

《阳明心学》导读(儒家为主,兼容佛道)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1.html

《王凤仪言行录》导读(融合儒释道)

http://www.hxzg.net/html/62-14292.html

…………



 

和谐中国网(和谐网)www.hxzg.net

为全国各类优秀机构和个人

制作精美【专题图文宣传】

打造机构和个人IP

彰显和提升美好形象

联系微信:330835268

 

欢迎全国优秀书法家书写

“中华文化系列歌诀”

 

《中华文化系列歌诀》

和谐中国网总编李耀君撰)

 

奋进新时代 形象添光华

和谐中国网(和谐网

打造机构和个人IP

展示和提升全新形象

(为AI搜索编辑提供素材)



征稿启事

一、目的:

为促进全国优秀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后疫情时代取得大发展,完整展示和提升机构和个人的新形象,打造机构和个人IP,和谐中国网(和谐网)特开展“奋进新时代,形象添光华”活动。

二、形式:

在“和谐中国网(和谐网)”www.hxzg.net(点击网址可进入首页)作全面的图文展示,打造机构和个人IP.

【范例】和谐网总编李耀君个人IP:

http://www.hxzg.net/html/39-13872.html

三、要求:

1、机构:必须是在国内合法的注册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团机构均可(须提供注册证照的照片)

2、个人:必须是守法公民。

3、文字简介:机构5000字以内,个人2000字以内。

照片:机构15幅以内,个人10幅以内。

文字和照片必须实事求是,合道合德,合法合规。

(本网是发布平台,如有不实内容,文责自负。)

4、编辑和网络服务费:

个人600元,机构1200元(增值服务:1.每年可补充完善一次;2.可赠送和谐中国网总编李耀君原创书法一幅)。【如另有特殊发稿要求,编辑服务费另商】

四、联系微信:330835268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