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弟子规》不会回到旧社会
发表时间: 2013-08-31来源:

  玉渊杂谭〉〉〉

  文·句艳华

  近日,大学新生已开始陆续进校,中山大学给新生的第一个作业,是阅读一下清代的启蒙读物《弟子规》,还需交上一份读后感。这让不少新人类嗤之以鼻,不少“现代”公民直指是要奴化我们的大学生。

  先生们,此番是言重了吧?一部区区千字的《弟子规》就能把生在现代并已成人的学子们一把拉回旧社会,变成迂腐无能的儒生?假如他们那么容易被“毒化”,那去读这个大学的价值还大不大?或者,即便读了大学,会不会也容易被其他东西洗了脑,勾了魂?

  说来惭愧,鄙人过了而立之年才偶然读到《弟子规》,不料看后所得教益良多,甚至还工工整整抄写了一份以增强记忆。其中并不是没有一些封建色彩,比如对尊长没有原则的愚孝,以及太过强调个人的洁身自好等,但比例不大,色彩也不浓,基本内容都是积极的,是教人学会礼仪、养成好习惯,孝顺父母、爱护他人,讲求诚信,读书向学,和现代的价值观并不矛盾,和世界上任何一个族群的文明也没有冲突。

  如果说《弟子规》对启蒙阶段的儿童是否完全适宜还存疑的话,对于相对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看一看绝无坏处,谈不上是“毒害精神”。我个人甚至认为,对于今天环境下成长的青年人,有必要每人都拿起这本小册子读上一读。不揣浅陋,愚见有几。

  一是,现在青年人在处理与尊长、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精神是困惑的,或者也可退一步说,这个阶段本就是个充满困惑的时期。不敢对目前的亲子关系妄下结论,但就个人所见所闻,并不太乐观,时而突发的伦理悲剧甚至是弑亲案件,让人惊悚。而亲子关系是社会状况的一个投影,没有健康的长幼关系、家庭秩序,难生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是,我们的新一代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注意太少,学问暂不讨论,读写能力差也不谈,仅是谈吐举止,就越来越低俗化,变得不太像是一个中国人,找不到礼仪之邦的影子。倒是看到日韩人,更能体会到东方文化的美雅。而没有了文化特征的民族,也不见得有什么创造力和生命力。

  三是,我们的社会,现在缺乏秩序和准则。我们现在生活在既没有传统,又没有完全西化的空心地带中。一方面,人们惧怕亲近传统成为主张时代退步的落伍分子,另一方面,又担心完全模仿他人变成了“汉奸”,这种精神上的失重感,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上的一些乱象。这种失重感不能持续太久。

  所以应该鼓励青年一代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传统书籍,擅取舍地接受一些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也会对社会道德秩序的巩固有所益处。

  传统文化并不可怕,它也不是故纸一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打磨出来的一些精华的东西,充满了智慧,乱世或许显得软弱,治世倒不见得无用,重要的是如何选择。《弟子规》中的一些内容,有的已与今时脱节,无法机械地遵从,比如亲长去世后,三年不碰酒肉;比如路上遇到长辈,无论多忙也要下车行礼等,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倒未必没有参考意义;至于其中大篇幅的为人处事的原则,大到亲贤远佞,唯德唯才,小到戒除市井气,房间几案要收拾干净等,就更是无法指摘。

  所以对那些自以为已经吃透了现代文明的精髓,随意将传统文化贬低到一无是处的先生们,我是无法持赞同意见的。顺便说一句,见到他们以《弟子规》中的一句“亲有疾,药先尝”作为攻击点,认为健康人怎能随便吃药?看了好笑。众人都知道的,古时的药都是中草药汤剂,儿女奉药时,事先略尝一尝,不过是在探其凉热罢了,这本是一个极为体贴的举动,怎么可能是让儿女先“中毒”的意思?徒增笑耳。

 

 

《弟子规》现代修订版——《人之规》
修订说明
和谐中国网总编辑 台湾孔子学院教授 李耀君 

      一、“总叙” 部分
      1、将“弟子规,圣人训”改为“弟子规,圣贤训”。因为“圣人”多指个体,而中华文化并不是某一个体的贡献,以孔子为主的《论语》,是孔子与其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有其学生的贡献。故将“圣人”改为更大的群体概念“圣贤”,这样也与全文最后一句“圣与贤,可驯致”相呼应。
      2、总叙最后增加“亲与子,一起学,家庭睦,天下和。”点明了只有通过父母亲和孩子一起学习践行弟子规,才能更好地促进家庭更和睦、社会更和谐。 

      二、“入则孝”部分
      3、将“居有常,业无变”改为“居有常,业慎变”。即工作和职业改变时要慎重而为。
      4、将“号泣随,挞无怨”改为“善巧劝,终无怨”。即对父母的进谏方式变的更文明些。
      5、将“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改为“亲有疾,即请医,昼夜侍,不肯离”。
      6、将“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改为“孝父母,百善先,仁之本,莫等闲”。理由一是对父母的孝敬主要应是父母在世时,即“厚养薄葬”;二是不太适宜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灌输父母去世的信息;三是只要孩子懂得孝敬父母的其他道理,父母去世后该如何对待也是会自悟出来的。改后的语义取自“百善孝为先”和《论语》中的“孝弟者也,其为仁之本与。” 

      三、“出则悌”部分
      7、将“对尊长,勿见能”改为“对尊长,须谦恭”。将否定句改为肯定句。理由是,在尊长面前该让孩子展示的还要让孩子展示,但态度必须谦虚恭敬,不能让“勿见能”限制了孩子活泼的天性。
      8、将“路遇长,疾趋揖”改为“路遇长,疾趋礼”。理由“礼”的涵盖面更大,包涵了“揖”。
      9、将“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改为“骑下车,乘招手。过犹待,目远送”。因为“骑下车,乘招手”更符合现代方式,“目远送”更具人性化和操作性。

      四、“谨”部分
      10、将“朝起早,夜眠迟”改为“朝起早,夜眠适”。理由是,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晚上不宜睡的太迟,而要适当。即使是成人也应如此。
      11、将“晨必盥,兼漱口”改为“晨盥漱,理床屋”。即合并原来两句的意思为一句,增加整理床铺和屋子内容。
      12、将“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中的“致污秽”改为“免污秽”。把“致”改为“免”使语句关系更符合逻辑关系。
      13、将“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改为“年方少,勿烟酒,烟酒态,最为丑”。即增加了不要吸烟的内容。
      14、将“揖深圆,拜恭敬”改为“躬深圆,拜恭敬”。即,将“作揖”这一古时的主要礼仪改为“鞠躬”这一古今通用的礼仪。

      五、“信”部分
      15、将“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改为“话多少,视场合;惟其是,勿巧舌”。理由是不能片面地给孩子灌输“话说多,不如少”限制孩子的语言表达,而要根据场合的不同决定说话的多少。把“勿佞巧”改为“勿巧舌”,一是意思更明了,二是也与前面的“不如少”押韵。
      16、将“不关己,莫闲管”改为“是非事,莫闲管”。理由是原语含有狭隘自私之意。毛泽东曾经批评过有些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此处意与之正好相反,故改之。

      六、“泛爱众”部分
      17、将“凡是人,皆须爱”改为“对众生,皆须爱”。即把“泛爱众”的“众”由“众人”推广为“众生”,包括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这样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改后也与“总叙”中的“泛爱众”相呼应。
      18、将“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调整修订为“行高者,名自高;人所服,非言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重,非貌华”。理由是“言”应与“行”相对,“才”应与“貌”相对。
      19、将“报怨短,报恩长”改为“勿报怨,报恩长”。理由是“抱怨”这种负面的情绪和行为对双方的身体和工作事业都没有好处,甚至两败俱伤。
      20、将“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改为“待异性,身贵端;互关爱,慈而宽”。理由是“婢仆”一词带有不尊重的含义,同时整篇内容没有直接提到对待异性这一人类永恒的社会问题,此改给予了弥补。

      七、“亲仁”部分
      21、将“流俗众,仁者稀”中的“流俗”改为“凡俗”。因为“流俗”含有贬义,改为中性词“凡俗”,指平凡庸俗,平常,即“凡夫俗子”。
      22、将“小人进,百事坏”改为“小人近,百事坏”。我们不仅不能让小人进入自己的视野和心灵,而且也不能接近小人。其义取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时,改后也与上句的“德日进”的“进”避免了用词上的重复。

      八、“余力学文”部分
      23、将“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的后两句改为“有缺损,即补之”,这样读起来更顺口。
      24、将“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改为“非益书,坏心志,蔽聪明,摒勿视”。一是因为“圣书”毕竟是少数的,一般性的有益的书籍也是需要选择一些阅读的。二是“屏”为多音多义字,换为一音同义的“摒”,更便于学习和传播。三是“摒勿视”与“坏心志”顺序上的调整,使之更符合语意的逻辑关系。
 

《弟子规》现代修订版——《人之规》
全文1080字)

【原作】李毓秀 【清代修订】贾存仁
【现代修订】和谐中国网·李耀君

总叙
弟子规 圣贤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亲与子 一起学 家庭睦 天下和

一、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返必面 居有常 业慎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恶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善巧劝 终无怨
亲有疾 即请医 昼夜侍 不肯离
孝父母 百善先 仁之本 莫等闲

二、出则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须谦恭
路遇长 疾趋礼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车 乘招手 过犹待 目远送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三、谨
朝起早 夜眠适 老易至 惜此时
晨盥漱 理床屋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免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烟酒 烟酒态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躬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人借物 有勿悭

四、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多少 视场合 惟其是 勿巧舌
刻薄语 污秽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是非事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五、泛爱众
对众生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服 非言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重 非貌华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勿报怨 报恩长
待异性 身贵端 互关爱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六、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凡俗众 仁者稀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近 百事坏

七、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位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损 即补之
非益书 坏心志 蔽聪明 摒勿视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和谐中国网www.hxzg.net全民学习《弟子规》工作委员会
EML:liyaojundizigui@163.com (即“李耀君弟子规”全拼)

【全民学习《弟子规》工作委员会·和谐中国网总编、和谐中国书画院长、台湾孔子学院特聘教授、《弟子规》现代修订者李耀君老师《弟子规》讲座报告预约,《训蒙文》清·康熙 李毓秀、《弟子规》清·乾隆 贾存仁、《人之规》现代·李耀君   《弟子规》合作印制、《弟子规》捐赠 短信158 1010 2998   电话010-5143 8660】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