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爱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盐业体制进行改革,既要保障人民群众食用合格的碘盐,建立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长效机制,又要加快推进制盐工业结构调整、产业集中和食盐流通体系建设,确保盐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13个“碘缺乏病重点国家”之一,自1996年开始实行食盐国家专营政策以来,我国在提高碘盐普及率、消除碘缺乏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卫生部统计,2008年我国居民户碘盐覆盖率达到97.5%,而全球碘盐覆盖率在70%左右。
目前我国盐的总产能超过7000万吨,其中食盐产能超过1000万吨,而食盐消费量只有880万吨左右,产能与产量、消费量之间存在矛盾,行业集中度也比较低,业内普遍认为对食盐专营体制的改革十分必要。但怎么改、是否要打破专营成为业内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董爱民表示,如果贸然打破食盐国家专营体制,可能会影响国民补碘,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碘盐产销各环节的监管也会更困难。
“有必要考虑分步实施,先引入有限竞争,待时机成熟再全面放开;或可借鉴国外经验,提供适当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保持专营政策不变,为行业结构调整、人员分流和机制转换提供准备时间。同时,还应尽快建立国家级食盐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董爱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