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金融的安全底牌:植树储蓄
发表时间: 2018-11-08来源:
以经济人  务本惠民
中国经济金融的安全底牌——植树储蓄
殷本立  殷启阳
中国人民银行晋城市中心支行
        【关键词】  以经济人;务本惠民;中国经济金融;安全底牌;植树储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潜在生产力;生态金融市场;心态文明格局。
        【摘要】植树储蓄是以务本惠民为目标,以植树为载体,以储蓄为抓手,以经济人为中心,以文化人为半径,以财富为动力的复合型的心态文明格局和生态金融市场,是融我国制度优势、政策资源、人力资源、自然  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信息资源、科技资源于一体的价值无限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心惠民工程,是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为民报国、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去非求是、真实不虚、返本归元的实体经济,是顺应时代变化的综合性的金融工具,是经济金融参与国际竞争的安全底牌,是发达国家学不会、抢不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金融,是化解种种社会矛盾、消减生态危机的方便法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系统工程、国家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植树储蓄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根据市场经济的原理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义务植树的一种理论补充、制度完善、经典植入和文化引深;是转变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明确价值导向,激启文化实力,开发内在活力,开展金融创新,调控金融杠杆,规范金融市场,发展实体经济,调节虚拟经济,应对贸易摩擦,防化金融风险,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参与国际竞争,保卫经济金融实力的安全底牌;是顺应自然、以经济人,明道明德、务本惠民,尊重人性、以文化人,化繁为简、深化改革,尊重规律、搞活金融,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经济金融创新思路;是通过特殊的货币政策和新型的金融工具去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激发我国潜在的人力资源,调整生产关系,保护和开发生态资源,并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性与林木草本资源的再生性去聚集和储蓄天地之间的无限的生产力,并通过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去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社会矛盾,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消减生态文明建设的潜在危机。
        中国要想从现实意义上完成“精准扶贫”的历史使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世界生态强国、经济强国,文化强国,就必须应用圣贤经典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站到构建构建幸福人生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和开放的经济金融体系;就必须建立适合国情的统筹发展机制和绿色发展体系;就必须拥有自己心态文明的大格局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以及竞争防御体系;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提升社会生产力和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为此,我们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经济人、务本惠民 中国经济金融的安全底牌——植树储蓄”的稳健发展命题。并以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突破口和“加油站”,化解种种矛盾的“化粪池”或“变电站”,作为现代化强国的“聚宝盆”和生命线,进而深化改革,唤醒民众;以经济人,更新观念;以文化人,形成合力;投身实体,格物致知;以树化人,增加财富;坚持数年,必见高效。
        在试验阶段,植树储蓄可实行战略定位制和目标责任制;育林基地实行账物对应管理和网络跟踪管理;植树储蓄坚持以经济人和价值第一的原则;各级党委和社团组织协同推广以经济人、以文化人、以树化人、务本惠民的生态文化工程,国家依法支持和保护植树储蓄的开办;各级政府、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分支机构及城乡居民共同防化金融风险。
        由起:
        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三大任务。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的重点工作,也成为各级政府密切关注和联合防范的重点领域。2017年底国务院成立了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金融业进入了统一协调监管的新时代,金融监管的使命重大,金融去杠杆的任务艰巨。然而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中多年累积的周期性、体制机制性矛盾正在显露,商业银行业务竞争激烈,负责压力较大,债市杠杆仍处高位运行,房市泡沫危机四伏,股市空虚有去无回,汇市被套贬值难免。金融业高利润的时代逐渐结束,金融市场体系正在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金融市场结构已经开始从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2万多家金融机构的多元化产品和利益化竞争,将会加剧金融市场风险,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隐患在继续蔓延。深化金融改革的举措乏力,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不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金融科技公司迅速崛起,也会给金融业带来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市场的博弈,将给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影响和威胁全球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在增加,特别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由美国挑起的经贸摩擦,对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构成负面影响。中国参与金融科技监管国际合作、参与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构建,已经成为一个必要课题无法回避。   
        尽管有的专家说,金融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遵循金融自身的规律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大逻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处理好发展与规范、创新、防范风险的关系,要始终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创新和防范风险,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但究竟中国经济金融何去何从,掌控底牌,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为此,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借助圣贤经典智慧能量,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参照国际经济金融的变化格局和发展趋势,审视国家经济金融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方略,从人们生存、生活、生产、生理、生命的共性需求与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出发,围绕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命题,结合中国人口众多、生态金融意识淡薄、资源利用率较低、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国情,针对当前经济金融的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中国经济金融的安全底牌——植树储蓄”的改革建议,现将其目的、意义、观点、原理、方式及可行性呈递有关部门,以奉献我们对金融创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和谐的一孔之见。
概论: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蔓延至今,世界经济金融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由于世界经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各国逐渐打破金融壁垒,逐步放开金融市场,这虽然有利于资金的国际化流动,有利于国际融资渠道的畅通,但是由资金价格风险转变而来的制度风险、信用风险,由金融产品风险转变而来的资源价格风险,由经济全球化而引发的投资全球化风险将会长期存在,发达国家投资的趋利性将会进一步增强。然而,“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为了借鉴、吸收、运用与人类认知世界水平最接近的以替代为特征的思维方式,以高效为特征的管理方式,以稳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以新经济时代货币流通的新规律(货币规模泡沫化,货币存储多元化,货币投入市场化,货币调控法制化,货币交易电子化;相对于流通中会暂时闲置的货币有三个水库去承载或吸纳,除了传统银行储蓄及支票户存款之外,一个是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服务,另外一个就是近代蓬勃兴起的股市、债市、汇市、期市、房市、树市等与资本市场相连的虚拟经济)来观察中国经济金融社会生态的总体格局,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和智慧去武装城乡居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法宝来引领人民群众,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掌控中国经济金融的安全底牌——“植树储蓄”,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生态金融、生态经济、心态文明和文化传承。
        植树储蓄是以务本惠民为目标,植树为载体,以储蓄为抓手,以经济人为中心,以文化人为半径,以财富为动力的复合型的心态文明格局和生态金融市场,是融我国制度优势、政策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信息资源、科技资源于一体的价值无限的可以永续发展的实体经济,是顺应时代变化的综合性金融工具,是经济金融参与国际竞争的安全底牌,是发达国家学不会、抢不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金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系统工程和国家发展战略。
        植树储蓄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根据市场经济的原理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义务植树的一种理论补充、制度完善和文化引深;是借助圣贤经典,武装领导干部,文化人民群众,转变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明心态格局,明确价值导向,开展金融创新,调控金融杠杆,规范金融市场,发展实体经济,调节虚拟经济,应当贸易摩擦,防化金融风险,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参与国际竞争,保卫金融安全的实体经济底牌;是弘扬圣贤经典,加大文化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实施劳动补偿,提倡植树养老,推广树葬祭祖,提升人生价值,坚持四个自信的战略选择;是开启领导智慧,更新民众观念,引导城乡创业,充分扩大就业,实现务本惠民,促进社会和谐,合理利用资源,实施扶贫攻坚,增加社会财富的潜在市场;是顺应自然、深化改革,尊重规律、搞活金融,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创新思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和国家战略,涉及金融、土地、林业、农业、水利、文化、创业、就业、养老、网络、旅游、教育、科技、医疗、债务、价值以及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
        植树储蓄虽然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万能钥匙,却是化解诸多矛盾的简便方法。诸如分配不公、精准扶贫、反腐倡廉、债务难清、房价调整、就业报国、社会养老、拉动内需、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产流失、资产浪费、文化普及、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素质提升、观念转变、实物增加、财富增长、虚拟框架、对外防御、化解危机等等难题,均可在植树储蓄市场的创办、形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解决。可以说植树储蓄是心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突破口和“加油站”,是化解种种矛盾的“化粪池”或“变电站”,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聚宝盆”和生命线,是弘扬经典,去伪存真;深化改革、唤醒民众,激活民心、凝聚民意的“起搏器”;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资、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的“炼丹炉”,是以经济人、务本惠民的“大舞台”。坚持数年,必有成效;以树化人,功在千秋。
    植树储蓄的盈利模式非常简单,“种下树是本金,天天长是利息;随时都可劳动,付出就有回报;人人都能参与,个个都是财富;个人劳动增值,家庭财富增长;全民投入实体,确保国家安全。”利用这种特殊的货币政策和新型的金融工具,实现人力资源、国土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生态资源、互联网资源的有机组合和高效叠加所形成的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是难以计算的。植树储蓄是弘扬圣贤经典和保护自然生态的一种人工行为,是人类顺应天时、改造自然,研习经典、开启智慧,更新观念、务本惠民,以文化人、美化环境,广泛参与、增加财富,生态文明、改善生活,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植树储蓄属于普惠金融、实体经济的范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最简明的阐释和应用,是金融系统在新时代应用经典智慧,激发生产活力,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社会信誉,参与国际竞争,落实基本方略的一种新思路、新观点、新抉择;是人民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充分扩大就业,提高生产能力,增加物质财富,促进文化交流,更新民众观念,建设绿水青山,构建金山银山,转变劳动方式,开放劳动市场,转换价值导向,实现务本惠民,开辟植树养老,化解债务危机的广阔市场;是互联网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文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视角、新市场、新举措。它既可为虚拟经济提供更多的相对应的实体经济,还可为积极的货币政策、自主就业政策的出台提供物质保障和就业机会,也可为以经济人、务本惠民提供广阔的天地。同时,还可以此为依托有序扩充虚拟资产总额,为虚拟资产的转化提供新的机遇和市场,建立我国国际金融竞争的安全防御体系;可以进一步增强全民对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发展信心,增强全民劳动光荣、付出有偿、参与植树、功在千秋的价值理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个人的劳动在这里可以得到价值的认可,家庭的财富在这里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个人的灵魂在这里可以接受经典的熏陶和劳动的洗礼,人民的信仰在这里可以得到客观的验证,国家的力量可以在这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植树储蓄的管理模式比较复杂,牵涉社会的方方面面,若管理不到位,不仅无法盈利,还会造成负面影响。义务植树和居民储蓄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活动方式,但是圣贤经典和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因果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却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投身实践、提高认识、追求真理、改造自然的角度告诉我们,在特定条件下参与义务植树和植树储蓄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特别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和基本方略的框架下,在互联网经济、分享经济、假日经济、生态经济、经典经济和心态文明日渐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的时候,如果人民政府和金融机构能参考瑞士“时间银行”和尤努斯“穷人银行”的理念和方式,把弘扬经典、坚定信仰与发展经济、务本惠民结合起来,把“植树储蓄”与传统银行的“储蓄存款”和现代金融资本与人力资本的调配结合起来,把精准扶贫、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与“植树储蓄”结合起来,把下岗分流、待业分配、劳动致富与义务植树、植树储蓄、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结合起来,把居民就学择业、成人礼仪、就业深造、婚姻嫁娶、就医养老、改善住房、购物消费、信用等级、社会价值、官员选拔(晋升、交流)与植树造林和生活绿卡结合起来,通过货币政策的创新、调整、实施等方式,通过政府的研究、试点、引导,通过网络平台的讨论、交流、宣传与推广,大力提倡在义务植树的前提下,按照科学可行的操作模式和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积极开办“植树储蓄”(包括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彩票、绿色经济、绿色生活、绿色养老、绿色殡葬、绿色就业、绿色就学、绿色就医、绿色旅游、绿色购物、绿色经典、绿色家庭、绿色企业、绿色校园、绿色政府)。如此这般,学习圣贤经典,更新就业观念,坚定人民信仰,深化体制改革,防化金融风险,保持币值稳定,配置生产资源,增加社会财富,发展国民经济,应对贸易摩擦,参与国际竞争,突破绿色技术壁垒,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文明心态格局,改变生活模式,破除拜金主义,参与实体经济,创造国民财富,提升个人价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人民服务”的发展理念,将成为人民大众的自觉行动;中国经济、社会、生态的持续发展也能由此逐步达到和谐统一,进而成为世界经济命脉、全球生态平衡的先行者和主导者,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计者和践行者。
        植树储蓄能不能创办、推行、见实效,首先要看其是否顺应天时、符合国情、对应地利、适合民意,是否有一种可贵的首创精神;是不是能找到了一种科学可行的营运方式。其次要看其能否在广大山区农村形成一个文化流、人力流、物质流、资金流的“洼地”,能否开辟一个广阔的就业市场;是不是能带来一种有利于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心态效益有机互动、协调发展的社会生产力;能不能营造一种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先进文化不断涌入的适应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生产关系。我国国情的特点是历史文化悠久,人力资源庞大,自然资源丰富,圣贤经典独有,民族精神强大,国家政权稳固;信仰目标模糊,诚实守信不坚,反省务本不实,价值导向不明,市场机制不活,创新能力不强,就业压力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力资源发挥不充分,社会养老任务艰巨,资金供求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不够理想。如何发挥人多优势,怎样合理保护和统筹利用自然资源?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民务本明德?如何通过某种方式将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起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怎样正确对待与个人生命、生存、生产、生活、生死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样缺乏系统研究和价值引导。
        由于受名利思想的影响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古训,并没有真正形成社会进步和家庭发展的共识,也无法形成家庭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古典经济学的鼻祖威廉•配弟讲也过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前半句为后来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后半句阐明了土地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同时,这句话又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广大劳动者与土地这个最具有广义生产力价值要素的结合方式(除去耕种农田之外)就是植树造林。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植树造林上,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就作过很多方面的尝试,但是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对植树造林的意义,有关部门对植树造林的研究,政府对植树造林的引导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董必武先生曾经强调,“我国林业要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除了国家的大林区搞成片造林以外,更主要的是要动员农民、职工、军队、学生等各行各业植树造林,这是迅速发展我国林业的基本立足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现实出发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植树储蓄正是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用圣贤经典,开民生之慧,务民生之本,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借自然之力,转变发展理念,弥补生态环境短板,实现绿色循环发展的金融生态创新思路。植树储蓄是运用圣贤经典、中国智慧和金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中国古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发展模式的文化向导和金融工具,是中华民族参与全球生态安全建设,承担国际生态责任和履行国际生态义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值得尝试的生态金融创新产品。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这充分证明在我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等绿色金融,设立市场化运作的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健全社会资本投资环境治理回报机制,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补偿范围,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世界经济金融格局的变化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以及亚投行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怎样参与国际经济金融竞争的问题必须正面回答。植树储蓄的文化金融工具、生态金融工具和心态文明格局如何运作,能否盈利,怎样成为中国经济金融的安全底牌?尚需深入研究,精密论证,谨慎试点,逐步推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山西省右玉县十八任县委书记带领人民群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不褪色的实际行动,把绿色渴望变成绿色行动的可贵精神,用绿龙锁住了黄沙;绿色银行自己造,绿色满目百业兴的伟大社会实践,使森林覆盖率达51%,近90%的沙化土地得到了治理,右玉人民六十年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到底价值几何?恐怕只有天知道。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1988年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面积达5.6万亩,并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捐献给国家。杨善洲退休之后,为什么要去种树?种树所产生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用现行统计学的方法是难以计算的。河北省原职业病防治所所长吕日新辞去领导职务,走进深山,16年如一日,开启了当代新愚公植绿太行的生态工程,创建了井陉县洞阳坡生态经济园区,园区造林面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仅木本蔬菜香椿、木本药材连翘、木本油料椋子就达100万株,建成了省级森林公园,不仅生态资产价值连城,而且发现了“水、山、林、人、农”五个因素依次循环的“命脉圈”。吕日新在太行山植树造林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从上述三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林业的潜力和绿化的价值,也不难看出文化的价值和心态的力量,只要选好带头人,在全国创办“植树储蓄”将大有可为;只要我们能把“以经济人,务本惠民”的理念贯穿到“植树储蓄”的全过程,“植树储蓄”就一定能成为中国经济金融的安全底牌。同时,我们还可鉴借“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运作方式,设计更为科学的运行机制和严密的防范制度。“保护母亲河行动”是由共青团中央、全国绿化委员会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和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这一活动具有强大感召力、凝聚力,突出了爱国主义的主题。她以其特有的魅力、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了青少年乃至社会各界的力量,以“社会化动作、工程化建设、项目化管理”的建设机制,以“项目申报审批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监察制、资助资金报账制、产权预先确认制”的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公民个人种树但无力管护,导致年年种树不见树,人人种树不见钱的局面。“保护母亲河行动”以简单可行的方法为公民履行法定植树义务,为社会各界参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创造了条件。可距文化、智慧开发,责任、利益对等,劳动、价值相应,付出、收益平衡,依法保护个人利益,促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运作机制而言还有相当的距离。如果我们能在此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吸纳圣贤经典的光芒,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参考植树造林的成功经验,参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用互联网技术平台,把植树义务与植树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实有的绿色经济与发展的虚拟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植树者、投资者和捐助人在履行法定植树义务的若干年之后,通过植树储蓄这种学习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个人的投入得到相应的文化利益和经济利益,个人的资产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或特定的社会保障,那么植树造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就可实现真正的内在统一,就能唤醒深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无限能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保持币值稳定、人民币国际化的任务就一定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由此可见,植树储蓄既是一项值得尝试的关系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文化强国、社会稳定、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系统工程;还是我国突破绿色技术壁垒,消除生态环境瓶颈,延伸“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举措;也是充分利用金融杠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配置各种资源的一种可操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工具;更是用习近平新思想统揽全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有效载体。尽管植树储蓄的办理方式和操作流程还需要探讨,经营管理比较复杂,全面实施比较困难,但就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发展虚拟经济,转变生活理念,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文价值,增强综合国力的意义而言,基本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精神实质,若能与现代生物技术、现代资本运作(资产虚拟化或证券化)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就更有利于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有利于金融风险的有效化解,有利于先进文化、先进技术的输入和转化,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和社会财富,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和预防腐败,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国民素质的综合提升。这不仅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实质是货币政策、林业政策、土地政策、文化政策、教育政策、劳动政策、社会就业渠道、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是与现代金融体系、金融制度、金融政策、金融市场、金融服务、金融组织、金融思想、金融秩序、金融生态息息相关的金融产品创新。在国际上找不到惯例,在国内也仅属于破题阶段,至于怎样规划,如何管理,怎样实施,还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借助圣贤经典和古人智慧,参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运用新经济时代货币流通的新趋势、人口流动的新动向和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化的信息载体,拟定植树储蓄的发展规划,并适时展开试点工作。至于现阶段怎样试验,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建议:
        一是以经济人,以文化人,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植树储蓄实行战略定位制和目标责任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创办植树储蓄的战略定位,应根据中华文化“天地君亲师”的恭敬理念,“天地时人和”的生存法则和马克思主义“人、社、斗、公、共”的社会发展梯次,按照易经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几何级数倍增原理,遵循适时逢生,有位润生,有象发生,有数派生,有理衍生的客观规律,结合“三元九运”的对应承接关系,运用圣贤经典以经济人、以文化人、以树化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发展智慧,联系中国国情拟定中国植树储蓄的战略定位制,其目的就是要引导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社团组织、乃至每个家庭、每个公民都能在植树储蓄的实践中,逐步认识植树与文化、环境、经济、自身利益、个人价值的密切关系;认识植树储蓄与弘扬圣贤文化、增加社会财富、防范金融风险、提升国际地位、拉动内部需求的内在联系;认识艮运造林、保护环境、弘扬经典与离运火旺、生态文明、文化复兴的因果关系;认识植树储蓄与金融改革、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环境改造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联系。进而使全国上下各行各业、每个家庭、每位公民尽快形成一种强大的渴望学习圣贤经典、自愿参加植树储蓄的新潮流,并通过植树储蓄的稳步实施不断增强全民的信用意识、环境意识、大局意识、因果意识和发展意识,提高城乡居民文化自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和合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积极引导、充分发挥、不断增强这股不可估量的社会生产力,各级党政部门一方面要在解放思想上再下功夫,在坚定信仰上多作文章,在充分调查研究、多方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实施植树储蓄的顶层战略定位制;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建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植树储蓄目标管理责任制,引导和督促学校、部队、企业、村镇与城镇居民建立植树储蓄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山区农村与平原地区农村、各行各业劳资互动互补的植树储蓄目标责任制,即每人每年计划植树的时间、地点、费用、株数、方式、成活率,五年、十年、三十年后的计划收益和奖惩机制等等;再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地引导和强制那些具有植树能力而不能履行植树义务的城乡居民(特别是先富者、官二代、富二代、党员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公务员和人民教师),每人每年到指定银行直接办理相应数额的植树储蓄,或购买一定数量的绿色债券,或捐赠(购买)相应比例的环境保护基金,以扩大植树储蓄的周转资金。与此同时,政府部门、林业部门、金融部门还要对林地林权、优种育苗、植树储蓄存单抵押、植树储蓄免征利息税、绿色保险的投保与理赔、绿色债券的发行使用、育林基地的选择、育林基地免税经营的期限、植树储蓄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奖惩、植树储蓄与邮政储蓄相互合作、植树储蓄与植树养老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于届时未完成植树储蓄目标责任制的单位或个人,有关部门对其要采取相应的信用限制和经济处罚,以促进植树储蓄的科学化、制度化、生活化和持久化,使其真正成为中国金融的安全底牌,成为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举措。
        二是联系实际,务本惠民,加强领导,统一规划,植树储蓄实行等级管理和互联网+经典+植树,以及Al思维
        精准扶贫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实体经济的发展离开我们生存的环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离不开城乡居民的道德防线和综合素质,发展经济的目的是务本惠民。区域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个人发展不平衡、生态建设不平衡的现实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让用植树储蓄的方式化解这些难题,实现务本惠民的目标?所谓务本,就是本性、本土、本质、良知、民生民权、民心民意、经典文心、真理信仰、道德诚信、实体经济、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惠民就是让人民群众在植树储蓄的实践中,亲近自然、敬畏天地,领悟经典、坚定信仰,净化心性、真心付出,习劳习坎、为民报国,过上幸福的生活。植树储蓄是符合中国特殊社会主义国情的务本惠民的新型发展方式,在植树储蓄的战略地位形成之后,植树储蓄能不能办成,能不能办好,关键是配备一批经典文心、道义至上,信仰坚定、见贤思齐,以文化心、明德亲民,思想解放、政治过硬,责任心强、业务优良,作风严谨、敢于创新的领导班子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协调银行、土地、林业、财政、税务、环保、文化、科技、教育、民政等部门之间的关系,才能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育林基地的统一规划,产权认定和等级管理。所谓目标管理,不是简单的数字统计,而是信仰坚定、经典推广、目标明确、价值定位,账物相等、财富增加,人心向背、素质提升。所谓统一规划,不是简单的“圈地”运动,而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多种资源合理配置,圣贤经典弘扬普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货币政策稳步实施,国有资本有效增值,金融风险高效防范,生态意识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持续改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长远规划。这一规划应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比重,义务植树者总量,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公务员、教师数量,剩余劳力存量,下岗人员和待业青年增量,银行不良资产存量,货币发行增量,虚拟资本运作比例,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和风险等级,小康生活标准,养老费用预算,宜林面积承载量,保险公司承保量,育林基地等级自然差异量等主要指标去规划。所谓产权认定,就是按照对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南方、北方不同方位,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实行谁退耕、谁造林种草,谁经营、谁拥有土地使用权和林草所有权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经济组织和个人依法申请使用国有荒山荒地创办或参与植树储蓄。地方政府对于以植树储蓄为载体创办的乡村银行、商业银行,可以土地出让方式使植树者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免交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权实行50年不变,期满后可申请续期。关于开办植树储蓄的起步资金,国家既可投入一定比例的创业投资基金(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基金),也可允许参与试点的金融机构发行一定量的“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福利彩票”的方式逐步筹集资金,定点使用资金;也可采取吸纳居民入股、引进民营资本和外资入股的方式联合开发,共同受益;还可把“邮政储蓄”的一部分作为造林长期贷款专用资金,直接投入植树基地,由植树基地统一使用,分期还本付息;也可借助部分反腐没收资金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作为植树储蓄的起步资金,然后,通过植树储蓄的成功尝试和可观收益,去扩大中华环境保护基金的使用效益和基金总额。人民政府和金融机构对于乡村植树储蓄银行的创办要予以积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关于个人参与植树储蓄的土地使用权和林草所有权,经植树基地核实、认定、备案后,可以继承和有偿转让(其权利不是林草本身,而是与其相应的存单和保单)。此外,政府还可通过利率杠杆来调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树种和不同植树基地之间的收益,以保证植树者的权益得到相对公平的实现。《“保护母亲河工程”实施暂行办法》《“保护母亲河行动专项(绿色希望工程)基金”管理的暂行规定》等,以“申报立项制”“项目法人制”“资助资金报帐支付制”“工程监察制”和“产权预先确认制”为核心的管理办法,就是充分吸收了国内外生态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方式。
        互联网的价值在于“链接”,其核心是“人与人”的链接,而“人与人”链接的本质是“心与心”的链接。互联网技术基本解决了“链接”的问题,却未能解决“心”的问题。我们试办植树储蓄,可以借助“互联网+经典+人心+付出+植树+积德+财富+共同体”的发展模式、电子金融的优势和AL思维,在项目立项、以经济人、经典推广、施工建设、林权管理、监察验收、实物统计、收益预算、利润分配、抵押贷款、劳动补偿、日常消费、植树育人、植树养老、树葬祭祖、扶贫济困等环节上,充分依靠各方面的专家和民间的智慧,去引导人民大众学习经典、转变思维,激发人心、净化人心,让大家通过植树行动去挖掘潜能、整合资源,投身实体、创造财富,去认识大地母亲的需求和人类生存的需要,去感悟互联网+经典+人心+政策+植树的深刻内涵,建立“心与心”的链接,去体会天地人和之道,修养觉悟之德、劳务之德、孝亲之德,并用日积月累之厚德,去承载植树之财和人生之福,去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以此确保植树基地的科学规划、合理建设、持续发展;确保植树储蓄管理的真实性、规范性、文化性和科学性;确保植树储蓄与其他行业的相关性、开放性、互补性和持久性。
        三是文化领先,移风易俗,科学测算,政策引导,植树储蓄坚持以经济人、效益倍增和价值第一的原则  
        植树储蓄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新的金融工具、新的货币政策,应本着文化领先与移风易俗同步,以文心为主;植树储蓄与以经济人并举,以化人为主;草药林木同植,以树为主;经济林与用材林相间,以经济林为主;种栽与管理同步,以管理为主;政治与市场相结合,以利益驱动为主;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相匹配以实体资本为主;劳动与所得相对应,以效益为主;效益与价值对称,以社会价值为主的原则。把握原则、因地制宜地搞好成本核算、投资补偿、利益返还和产权继承,并以此为依据去维护国家、集体(植树基地、金融机构、网络平台)和植树人之间的利益,激活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潜在市场,促进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循环,促进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消除精准扶贫的后顾之忧,增强个人、家庭、企业和国家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步伐。
        国外曾有学者对树的生态价值进行过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累计创值约19600美元。且不论这一计算是否精确,树木的实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也有关专家试算,“营林生产是一项利息很高的生产,要比一般银行存款利息高得多。”山西省陵川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县委书记邢德勇带领带领全县人民植树造林10.7万亩,如果现在要对其作资产评估可能会超过数百亿元,其综合效益更是无法计算。为了保证植树者的文化性、时效性、自觉性、休闲性、养老性、生活性、互助性和传承性,植树基地要运用网络平台在住宿、饮食、交通、通讯、劳动工具、苗木供给、资产管理、财产统计、财产置换、绿卡办理、业余学习、网上就读、网上购物、渡假休闲等方面提供积极的配套服务;对于植树者要实行个人绿色会员和团体绿色会员注册管理制。国家应从升学、就业、住房、晋升、旅游、医疗、养老、企业技改、转产等方面为其提供“绿卡优先”(参与植树储蓄的中国公民,无论是植树者,还是投资者,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就可得到“绿色优先证”或“绿卡优惠证”)的惠民待遇。为了保障植树储蓄以树化人和效益第一的原则,要把对植树储蓄贡献的大小,作为评价个人、单位和组织社会价值的大小重要因素;团体和个人财富的支取方式和补还办法可作如下试行:即植树人在某植树基地植树时,就要登记注册,接受圣贤经典教育,并将当年植树的基本情况(植树时间、地点、树种、药材、规格、数量、见证人、联系方式)填入植树储蓄档案;植树2年之后,就可向指定(注册)承办银行提供“植树概况和存款申请”,植树基地也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出据相应的证明。这些存款申请、植树概况和相应证明,经植树储蓄承办银行定期验收合格,建立专用档案后,植树人或代理人就可持“专用档案自存清单”到保险公司办理相关数量的“投保单”;然后植树人或代理人再持相关面积的“投保单”和“专用档案的自存清单”到指定银行领取相应的定期储蓄存单(用材林10年,经济林5年)。
        在植树储蓄期间,植树人可以每年5‰的费用,委托植树基地帮助其管理所植树木或草药,委托管理费可在存单到期支取时一次结清。存单到期后,植树人或代理人可提出支取申请,经银行、保险、植树基地等有关单位,根据专用档案联合验收后,植树人就可领到与其存单数、保单数、清单数相应的存款本息或保费总额。银行所预支(付)的存款本息,将来可由“植树基地”(国家、集体或企业所有)负责偿还(其偿还办法需有关方面具体商定)。在实施过程中,植树基地的设立、金融机构的参与和圣贤经典的推广,可通过自荐、推荐、竞聘的方式确立,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植树基地要参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保险,若植树基地发生不可抗拒的意外事故(火灾、特大旱灾、洪涝灾、病虫灾),保险公司可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及时理赔,理赔不足部分由国家信用作担保,予以相应补偿,真正让所有参加植树储蓄的人民群众,劳有所得,劳有所值。
        四是礼义廉耻,诚实守信,健全法规,规范运行,国家依法保护植树储蓄的推广和个人劳动收益的合法性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思维不张国乃灭亡的警示箴言,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我们在创办植树储蓄的实践中,必须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知廉耻、修德性,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贯穿其全程,并要为超越道德底线的行为和相关权益的保护提供具体法规。虽然我国在造林、护林、管林、金融、土地、物权等方面,已经建立了不少的法律法规,但要真正具体到植树储蓄这项新的国策上来,还是无法可依。实践证明,任何无法可依、执法不严的政策都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在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健全《植树储蓄管理条例》也是保证植树储蓄稳步实施,达到预期目的不可忽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植树储蓄管理条例》应对植树基地、联办银行、承保公司、经典推广、网络平台、森林防火、植树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义务、运作程序、操作标准、内控机制、服务年限、检验方式、奖罚措施,作出便于操作、科学可行的具体规定。因为生态环境具有无疆界、全球化、可持续的特点,所以新闻媒体还要加大对《植树储蓄管理条例》和依法参与植树储蓄的个人和单位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海外热心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组织、团体、企业、个人参与到中国的绿色环保行动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为保护义务植树的成果,保护全球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维护世界和平进步而真诚合作,共生共荣;以经济人,以文化人;崇道尚德,以德聚人;信誉至上,以利惠民;依法办事,保护权益;为建设诚信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富强中国、生态中国而提供新的视角和新的发展方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五是明道修德,知行合一,注重内控,强化监管,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消减遏制生态危机和心态危机
        承天气,接地气,聚人气是试点推行植树储蓄的基础性工作;礼圣贤,学经典,化心性是确保植树储蓄成为中国经济金融的安全底牌的永久性动力。 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但盲从的人多,自以为是的人多,索取贪婪的人多,追求享乐的人多,被酒色财气和名闻利养束缚的人多。那么,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更多的人明道修德,知行合一?是全面推广植树储蓄必须解决的难题(信仰问题和心态危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老大难)。作为植树基地、承办银行、承保公司和圣贤经典推广机构,都应当根据有关的圣贤经典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严格的内控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应急预案,并按照内控机制文化先行、依法运作、合规经营,使植树者定期不定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公益教育、心灵洗礼和心态校正,使国民综合素质、人生境界和人生价值有明显提升,使植树储蓄在有关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利润最大化。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分支机构和县级以上政府要根据有关规定,把好“植树储蓄银行”的市场准入关,日常监管关和市场退出关,把植树储蓄银行的经营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现阶段部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居高不下,亏损严重,经营前景不好的企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应带头参与“植树储蓄”,尝试依法混业经营的路子;希望教育子女成才、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城乡居民,要解放思想,量力而行,踊跃参加“植树储蓄”;当前凡属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企业和公民个人都应居安思危,把“植树储蓄”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列入工作目标,做细做好,使“植树储蓄”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圣贤经典的教育平台;成为“教育贷款”、“住房贷款”、“消费贷款”的有效质押,成为抑制通货膨胀、拉动内需的持续动力;成为降低不良贷款比重,弥补资产损失,偿还银行本息,补充企业资本,促进企业再生的“灵丹妙药”;成为城乡居民治病养老、抵御风险、改善生活、实现小康的“摇钱树”和“聚宝盆”。国外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前,也应按照有关要求办理一定数量的植树储蓄,或提供一定数量的植树储蓄准备金。通过几年、几十年的连续的植树储蓄的资本积累,去不断消化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经济金融风险,去消减经济盲目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危机,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建设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特色的经济金融防御体系,为植树储蓄的千秋功德作出最好的诠释,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可靠的保障,为文化国民素质和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结:
        综上所述,“植树储蓄”在政府、银行、文化、企业、学校、军队、城乡居民中一旦形成共识,逐步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系统研究、慎重选择的恭敬感恩方式、学习提升方式、生产发展方式、日常生活方式和价值提升方式的时候,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圣贤经典的普及推广,民族素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和民众利益的同步提高,相关政策法律的日趋完善,科学技术成功应用,植树储蓄将逐渐成为我们改善生态、保护环境、扶贫攻坚、分流人口、防范风险、发展经济、参与竞争、净化思想、传承文化、稳定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选择,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潜在市场的“起搏器”,成为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统筹发展的安全带。党的十九大,再次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号,各行各业、不同地区都在调整思路,研究措施,转型发展,可谁也离不开生态环境这个大舞台,谁也离不开经济金融这根大纽带,谁也离不开圣贤经典这个大场能,谁都应该到圣贤经典中得到能量的补充和文化的熏修,谁也可以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心态文明建设的舞台上有所收益,有所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绿色GDP的考核体系日趋完善,绿色生产的理念进一步普及,人人参与绿色经济、绿色生产、绿色财富,绿色服装、绿色饮食、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绿色休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形成。只要我们能把植树储蓄提高到讲政治、论生死,礼圣贤、学经典,保家园、改命运,强素质、提价值的高度,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强国的一种必要手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心态文明建设的“大国重器”,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大胆实践,深入研究,不断完善,锐意创新,那么这样的植树储蓄,既可弘扬经典、传承文化,还可树木树人、创造财富;既可保证植树的数量,还可保证植树的质量;既可保证存款总量的增长,又可保证物质财富的有效增值和通货膨胀的适度抑制;既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又可稳健地发展虚拟经济;既可保证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又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巧妙地调节经济金融市场和财富的再分配;既可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能源危机、道德危机的严峻挑战,又可提供大面积的就业机会,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金融的安全底牌;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动力、物质财富和精神食粮。 
        二0一八年十一月五日
【投稿】和谐中国网
  邮箱:731590068@QQ.com
  微信:131 4145 7599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