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白洋淀,芦苇画,杨丙军。谁能想到,这三个关键词竟然密不可分,而且把这三个词汇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难度之大,匪夷所思。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杨丙军,已经做的,正在做的,和准备做的,就是这样一个工程:传承芦苇画艺术,建设白洋淀芦苇艺术馆,组建集团上市公司。日前,杨丙军接受了文化中国(www.culcn.cn)的独家专访,以下为采访实录--
杨丙军
文化中国:欢迎您接受文化中国的专访,大家对“芦苇画”比较关注,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好吗?
杨丙军:芦苇画是白洋淀最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白洋淀素有“一淀水、一淀银,一寸芦苇一寸金”之誉。精选白洋淀特种芦苇及其它材料,经选料、分类、切割、压平、雕刻、编织、烙烫等多种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画面本色天然,古朴典雅,花草鱼虫、人物建筑、山水风景尽可展现,栩栩如生,是家居、会所装饰的首选,更是馈赠亲友,收藏保值之佳品。如果说水、荷花、芦苇是白洋淀的根,而芦苇画则是白洋淀的魂。
文化中国:您是怎么和“芦苇画”结缘的呢?是家传还是个人爱好?
杨丙军:我从小喜欢美术,并和母亲学习苇席编织技艺,在民间老艺人的真传下,掌握了很多吉祥图案的编制技巧,16岁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有扎实的工艺美术基础,学成回乡后,利用白洋淀芦苇皮薄节长,韧性好的特点,制作了大量芦苇艺术品,有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从此将苇编这一民间工艺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文化中国:芦苇画与传统绘画有何不同和相同之处?
杨丙军:白洋淀芦苇画自身特点与中国书画艺术一脉相承,而芦苇画更带有装饰意味,具有浮雕性质,又有其自然天成美感。
文化中国:您认为芦苇画的本质是什么?是纯粹的民间艺术还是能从民间艺术脱出来?
杨丙军:白洋淀芦苇画是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的结晶,是经过多年辛勤探索所付出心血的凝聚,展现了白洋淀美丽的自然风光,具有浓郁的水乡风情和乡土气息。同时给人们展示了白洋淀丰富的人文历史,代表作品“古莲花池”、“牧鸭女”、“水上人家”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文化中国:您曾说,您的事业兴衰和白洋淀连结在一起,为什么这么讲?
杨丙军:1988年随着白洋淀重新续水,安新县旅游业对外开放,白洋淀有水就有生机,旅游业的发展必定带动旅游产品的开发与销售,1989年我们创办了“安新县京淀工艺美术制品厂”,首先回复了芦苇画编织技艺的产品生产,并于当年进入市场,一炮走红。可以这样讲,一提到白洋淀人们自然会想起芦苇画,一看到芦苇画人们一定会说到杨丙军。
文化中国:您有一篇论文:《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发展之路》,对白洋淀芦苇艺术的产业发展之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是什么现状?您觉得,对于白洋淀芦苇艺术的产业发展,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优势如何发扬?问题如何解决?
杨丙军:白洋淀芦苇画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作了许多抢救、保护和继承弘扬工作,各项工作开展顺利,但仍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1)由于芦苇画的技术难度很大,年轻人不愿学,老师傅又年事已高,现有工艺师享有威望的很少。
(2)安新县是革命老区,经济落后,很难出大量资金给予支持,小企业、小作坊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现象严重。
(3)芦苇画现在的核心技术正在慢慢淡化,手工制作几乎全部淘汰,在材料的使用上也大打折扣,以次充好。
(4)由于经济利益的利诱,各种赝制品和劣质品充斥市场,低价销售,加之经营不善等其他原因,使最具特色的白洋淀芦苇画传统工艺难以为继。
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几大优势。
(1)首先白洋淀是革命老区、中国湿地保护区、国家级5A景区为芦苇画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2)白洋淀芦苇皮薄、节长、韧性好,是制作芦苇画的最好原料。这里年产芦苇7.5万吨,是天然的大原料场。
(3)白洋淀从古至今盛产苇席,水乡人民男渔女织心灵手巧,有着传统的编制技艺,为芦苇画的生产制作提供了人才保障。
(4)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为白洋淀每年带来100万的游客,在已满足物质生活的今天,人们正渴望精神产品,这对旅游购买物的发展与销售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解决?
我认为在国家提倡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首先政府有关部门要摸清底数,哪些是芦苇文化创意型人才,哪些是芦苇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和芦苇艺术品市场等几方面的关系。对真正具备以上条件的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开发创新产品,疏通市场销售渠道,保护、传承芦苇传统编织技艺等方面给予重点保护。
文化中国:2009年,安新芦苇画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这对于白洋淀芦苇艺术意味着什么?对这个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会争取申请更高一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杨丙军:安新芦苇画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这对于白洋淀芦苇艺术意味着挖掘、保护、传承芦苇传统编织技艺,进入了艺术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轨道。
2008年以来安新芦苇画参加了奥运会、残奥会、中国故事、河北祥云小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2009年在首都机场参加了文化国门,河北华章大型艺术展示活动。2010年参加了上海世界博览会。2010年参加了河北文化宝岛行。2010年参加了加拿大温哥华河北文化周等活动。杨丙军芦苇画艺术作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多次参与海内外文化交流,为芦苇艺术品进入国际市场搭建了平台,也为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们将坚定不移的将白洋淀芦苇画技艺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中国:您认为白洋淀芦苇艺术的前途将如何?您自己如何打算?
杨丙军:对于白洋淀芦苇艺术的前途我保持乐观态度。
(1)首先它在国内外有很好市场,可以说人见人爱,并且价格不菲。
(2)它低碳环保,属劳动密集型文化产业,具有中国特色。
(3)随着人们对文化产品的不断需求,必将会迎来芦苇艺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将发挥多年的“杨丙军芦苇画”在国内外的影响和品牌、技术优势,不断壮大企业集群,加强与河北大学、安新县职教中心的密切合作,培养精英人才,开拓创新,走艺术化、市场化科学化、发展之路。建设白洋淀芦苇艺术馆,组建集团上市公司,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编后记:访谈结束,余意未尽。非遗传承人,有如此心胸气魄,难能可贵,让人感慨,令人振奋。有更多这样的非遗传承人,何愁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后继无人?
如果说,水、荷花、芦苇是白洋淀的根,芦苇画是白洋淀的魂。那么,“杨丙军”三个字,则是芦苇画的代表符号。
杨丙军就是芦苇画,芦苇画就是杨丙军。(文字整理/高松)
杨丙军专题:www.culcn.cn/zt/yangbingjun/
杨丙军简介:杨丙军,芦苇画创始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66年生于保定安新县寨南村,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文化产业协会理事,艺术研发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河北大学芦苇艺术研究所所长,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198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画院,师从勒尚谊、文金扬、钱少武等老师学习西洋美术理论、解剖学、素描基础。
1986年学成回乡后,潜心研究中国民间工艺及现代装饰艺术,发明专利六项,主持研制的芦苇工艺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多次获奖。2002年至今受国务院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委派,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受到各国政府及友好人士的高度赞誉。由于对白洋淀芦苇艺术的开发研究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被社会各界所公认,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华夏一绝。2008年,杨丙军芦苇画荣获河北省文化产业产品十佳品牌。2009年,安新芦苇画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同年芦苇画作品《古莲花池》,入选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并被大型画集《天工开物》收录。2010年,白洋淀芦苇画参加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杨丙军创作的芦苇画作品《池塘月色》作为河北省政府礼品赠与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运营团队并被收藏。
杨丙军芦苇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