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中国书画院赵光颖书法艺术简介
发表时间: 2013-05-13来源:

和谐中国书画院院士赵光颖

   
和谐中国书画院院士赵光颖书法欣赏
 
 
和谐中国书画院院士赵光颖书法欣赏

 
和谐中国书画院院士赵光颖书法欣赏

  
和谐中国书画院院士赵光颖书法欣赏
 

和谐中国书画院院士赵光颖书法欣赏
 
     赵光颖,1959年生于安徽阜阳。毕业于安徽政法大学,中共党员。中国东方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国口岸书画院副院长,和谐中国书画院院士,颍州西湖书画院副院长,阜阳市书协理事。
     赵光颖先生自幼临帖,笔耕不辍,其书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书体。作品入选第四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安徽省政法系统书画大赛银奖。“口岸杯”海内外书画大赛三等奖,第三届“黄山杯”书画大赛优秀奖。多年来大量作品在各类媒体发表,百余幅作品被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日本等政要、友人及博物院(馆)收藏。

凌云健笔意纵横
——赵光颖书法作品欣赏

     阜颍大地,人杰地灵。书家辈出,灿若群星。赵光颖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每当我欣赏赵光颖先生的书法作品时,每当我和他品著论书时,钦佩之意油然而生。赵光颖先生1959年出生于阜阳,他天生喜爱书法,自幼临帖习,书笔耕不辍。其书法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结晶,是一门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严格法度的博大精深的艺术,自古以来,掌握中国的书法艺术除了天分条件外,主要靠勤学苦练。汉代名家张冬芝终生学书。“池水尽墨:;隋代名家智永在浙江永欣寺日夜苦攻,四十年不下楼;宋代名家米蒂一生临贴集古字,让人真假难辩;元代名家赵孟頫长年累月日写万字。他们这种勤奋精神一直在鼓舞着后人前进。赵光颖先生把古人的这种刻苦精神变成了自觉行动。他几十年如一日,与书法相依为命。他认为:“宁可三日不吃饭,不可一日不学书。”学书没有捷径可走,就得坚持摹碑贴。光颖先生认谁了这条路,一走到底。他严格遵循唐人孙过庭“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和“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的学书法则,取法高古,科学选贴,精研细读,临地不辍。他学习历代名家,苦临历代碑贴,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
     纵观光颖先生的书法作品,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功力扎实。传统功力是书家的基本功,是书法作品的根基。一个书法家不管他有多大的才华,不管他写何种书体,不管他来自哪种流派和风格,首先要看其传统功力如何,如果传统功力不具备或不扎实,那只能是沙滩上的楼阁。光颖先生的行草作品传统功夫较为深厚、坚实。细观其书,结字有规矩,用笔有法度,笔法有变化,一看就是从传统中走过来的。
     二是气势磅礴。行草作品最适合表达书家的性情,同时也更能表现出一种气势。尤其是大幅行草作品,如果不充满气吞吐山河的气势,则不能夺目,不能产生震撼之力。光颖先生的行草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雄健磅礴的阳刚之气,“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语),“笔所未到气已吞”(苏东坡语),犹如大江东去。
     三是跌宕多姿。行草作品历来讲究章法。作品夺目不夺目,和谐不和谐,艺术魅力的有无,章法是关键。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强调章法要“变而贯”,就是说,要变化无穷,气脉贯通。光颖先生的草书,除吸取古代众多草书名家营养成份之外,更有自己的内涵。从光颖先生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既没有脱离传统的法度,又没有被传统所束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年来,赵光颖先生的作品被多家媒体发表,百余幅作品被海内外政要、友人收藏。谈及今后,他说我写书法并不是想成名成家,而是对书法艺术的酷爱,现在阜阳能取得书法名城的荣誉,这对喜爱和学习书法的人是最大的鼓舞,也是对阜阳众多书家的褒奖。但愿书法艺术源远流长,长盛不衰。诚哉斯言,我们也祝愿光颖先生书法艺术更上一层楼。(时雨 陈波)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