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易学文化是经世致用的大智慧
发表时间: 2010-03-26来源:

(一)易学文化研究与伪科学(封建迷信)的区分 
      易学是我们先民对经验的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科学的认识易学文化,把其与封建迷信区分开来?怎样评价民间易学?等问题。 
      《周易》为六经之首,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易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潮、主旋律。易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问。说它“古老”,是因为《周易》一书形成的时间早,传说在原始社会时期,伏羲氏就开始画八卦。如果从《易传》最终成书算起,至今也有2000余年的历史。“常新”是说易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在各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比如说,两汉的象数易学、魏晋的玄学易学、宋代的理学易学、清代的朴学易学、近代的科学易学等等,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不同的易学家和易学派别从各个角度对《周易》一书进行了解说诠释,形成了纷繁芜杂、博大精深的易学文化。 
      易学文化博大丰厚,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几乎都能找到它的踪影。《四库全书总目》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学愈繁。”《周易》和易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至深至远,特别是其中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理念、阴阳变易的辩证思维、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强烈的忧患意识、坚定的革新意识等,更是有着永恒的魅力,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也有着重要的资鉴作用。 
      当今社会的确存在着一股易学热,《周易》备受关注和推崇。可以肯定,这股易学热还会逐渐升温,还会持续下去。弘扬易学文化是好事,但我们必须对易学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正确理解其深刻思想内涵。易学包括象、数、理、占四个方面,以前往往把易学分为精英易学与民间易学,将术数、占卜的视为民间易学。但我们认为不应该将精英易学与民间易学简单割裂开来,如果没有民间力量的认同和追慕,易学文化也不可能影响如此广泛,精英与民间应该互相沟通。的确,民间对易学普遍存在一种误区,他们认为《周易》是占卜之书,易学就是算卦,往往将易学和算命、相面、看风水等混为一谈。易学首先是个大智慧,有一句话叫“善为易者不占”,这是荀子的话。过去许多通《易》的大儒也不以此术博名博利,贯彻了“善为易者不占”的信条。如果每做一件事都要先占卜一下,那就是一种迷信了,并不利于人生。历史上的确有人借助《周易》搞迷信。但那是末流,不登大雅之堂。那不叫易学,而是数术,也就是所谓的算命。真正的学者,正统的意识,始终是把《周易》视为中国文化的主干。当然,那种打着科学的旗号,以反对迷信为由,对《周易》和易学文化随意进行矮化、妖魔化的倾向,也是应该予以批判的。

(二)易学文化研究的研究理念、研究方向及中外交流 
      易学文化研究的主导思想是什么?重点研究方向有哪些方面?目前在国际上的研究交流情况等问题。 
      我们认为,应该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整合多学科、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易学文化的研究,坚持正确的治《易》理念和宗旨:繁荣学术,强化学科建设;古为今用,传承中华文明;服务社会,倡导经世致用;以《易》会友,以友辅仁,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兼容并包,象数与义理并重,继承、弘扬《周易》和易学的文化精神;会通中外,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 
      目前易学重点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周易》经传文献(包括出土文献)、易学发展史、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易学与管理、易学与企业文化、易学与建筑文化、海外易学、易学文化与当代社会等研究方向。 
      易学文化的魅力也吸引了很多外国学者,他们从中汲取各种有益的思想内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8世纪德国学者莱布尼茨研究《周易》后,发明了著名的二进制,而根据二进制,后人发明了电子计算机。国际上关于易学文化的交流由来已久,许多外国汉学家都对其注入了很多精力,诞生了有不少外国易学研究机构。我国学者也不断把最新的研究成果推向国外,国内外交流互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易学文化的国际交流更趋活跃和深入,领域不断扩大,人员不断增多。

三)易学文化研究科研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创新、突破) 
      易学文化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展示,以及张涛教授个人的科研成果、成绩,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等。易学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何创新突破?对学科研究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的介绍等问题。 
      北师大易学文化研究中心自2005年11月成立以来,组织撰写了一批学术论著,承担了一些科研项目,学术影响、社会影响不断扩大。(1)推出了《周易述导读》、《秦汉易学思想研究》等易学研究著作。(2)编辑出版《周易文化研究》,2009年出版第一辑,以后定期出版,及时展示海内外易学文化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2)“和谐人生”系列丛书陆续撰成,其中《和谐家居——易学与家居文化》一书(两卷本)已经正式出版。(3)主持编纂的《中国易学文献集成》目前正在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编辑出版过程中。(4)正式开始了多卷本《中国易学通史》的编写工作,人民出版社准备出版。(5)在重要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易学研究论文,其中《易学与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等文由《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 
      继续拓展易学文化研究的范围,推动易学文化实践的深入发展,是易学文化研究今后的主要任务,也是易学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易学绝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也不是简单的术数游戏,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用性,将易学思想应用于社会实践,实现成功人生,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研习易学文化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在现实生活中,易道的指导意义是普遍存在的,许多成功人士的言行与其相合,只是他们自己似乎没有明确觉察到,这就是《周易》所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我们应该将易学文化变成人们能自觉用来指导现实人生和社会实践的思想武器,实现易学文化的生活化、社会化,应该创造性地运用易学智慧,经世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并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在这方面,北师大易学文化研究中心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例如,曾会同一批易学同人,开展了“易学进社区”、“易学进企业”、“易学进乡村”等系列活动,受到广泛欢迎。 
      北师大易学文化研究中心作为高等院校中的科研机构,一直注重学科人才的培养,目前已招收三届“易学文化”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为各层次在校学生开设了“易学的智慧”、“易学文化概论”、“建筑易学概论”等课程,并为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讲授“《周易》智慧与现代管理”、“《易经》管理智慧与卓越领导力”、“《周易》与建筑文化”、“《周易》与社会人生”、“易学文化与中国的成功学”等课程,为培养易学文化研究和实践方面的人才尽了自己的努力。

(四)与当今社会思想主题相和谐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如:和谐的理念源自《周易》,如何发挥强化建筑文化、管理学、企业文化等学科建设的作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等问题。 
      和谐理念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理念进行系统阐发,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的,当首推《周易》。《周易》倡导的和谐,大体上包含有三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自身的心灵和谐。这种和谐理念,作为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几千年来生生不息,赓续不断。 
      《周易》与中国建筑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其和谐理念、创新精神等,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思想基础。这在北京建筑文化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古都北京是按照《周易》的基本原理和易学的文化精神特别是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北京的许多古老建筑几乎都闪动着《周易》的影子,蕴含着易学文化的深刻内涵,并成为北京的古都特色之一。我们要想真正了解北京的古都风貌和特色,真正认识北京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文化品格,只有沿着《周易》和易学这条脉络、这个路径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我们要想更好地感受、体悟《周易》和易学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应该走近北京传统建筑,进一步解读其文化内涵、文化品格。北京文化的发展,北京25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都与易学文化有着或多或少、或隐或显的联系。可以说,一部北京城的建设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易学文化的实践史。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管理之书,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管理思想,易学堪称中国式管理学。我们可以从易学与管理原理、易学与预测决策、易学与经营管理等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使之为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服务,为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多做贡献。 
      当今时代,人们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已日趋恶化,岌岌可危。这种生态恶化的状况如不加以有及时有效地遏制,不仅威胁到今天,而且势必累及我们的子孙后代。而借鉴《周易》相关的和谐理念,合理调适、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良性互动,从而使生态文明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则不失为有益的尝试。不仅如此,《周易》的和谐理念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提升人类生命境界和精神修养的资鉴。由于过分关注物质享受,而缺乏精神层面的追求,当今社会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现象,人与人关系紧张,人与社会的矛盾不断加剧,忍让、负责、利他的传统美德的生存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挤压。如果任其发展,整个社会将陷入混乱的局面,人类的身心健康也无从谈起。所以,为了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自身心灵的和谐,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充分汲取《周易》的和谐思想、和谐智慧,也就势所必然了

附作者简介:
        张涛:山东临清人,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易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周易文化研究》主编,教育部易学研究基地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兼职教授。长期从事易学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出版研究著作多种。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