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者“见素抱朴”君子“作之不止”
读王友刚先生《岁月留痕》之感悟
吉宏哲
壬寅孟夏,欣闻当年我在百良高中当校医时的同事、也是多年的至交挚友和情同手足的兄弟王友刚校长《岁月留痕》一书在京城再版,甚感激动,感慨万千。除了在一起共同生活、工作十多年朝夕相处的难忘历程培养出来的特别感情之外,更多的是我们有着相同的生长背景,共同的人生信仰和爱好。故而第一时间致电祝贺,并迫切想得到该书一睹为快、先读为乐。承蒙厚爱,次日便收了《我的三十年教育生涯--岁月留痕》样书。随即,我则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隙时间,悉心拜读,品味和感受其中的诸多雅文和美图的无穷魅力,欣赏和体会一个教育工作者执着教育、热爱家乡、爱生如子的家国情怀。阅读期间,每每使人浮想联翩,感触最深最多的还是通过《岁月留痕》书中的每一篇精彩作品的学习,对王友刚校长的学识、品德、能力乃至整个从教过程的全面了解以至深刻认识,其间,除悉心品读王校长之作品外,还对李耀君、苗席俊、刘积玉、赵振民、党宏、岳志建、王创奇等多位名仕大笔为王友刚先生专著所作的题字、作画、序、感想和体会进行了一字一句的认真研读,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岁月留痕》的“杏坛卅载、桃李芬芳”,“莫到已从千里目、常思更上一层楼”,“杏坛三十年、赤诚育人情”,《春风化雨写人生》、《传道受业解疑惑》,《岁月留痕书生香》、《行端表正君子范》,《难忘殷殷百中情》,《良师益友王校长》和《我的良师王友刚》的恰如其分之高度评价;可以说,名仕名笔的几幅大作是对王友刚校长其人其文、其学其识,尤其是其崇高的人品师德、教绩政声之评价,独具慧眼,令余感佩,个中特色,美文自见,在此兹不赘述。正是这些名仕名笔美文的助读,使我对王友刚校长其人其文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真切的了解和认识。
本文作者吉宏哲先生
《岁月留痕》是王友刚校长将自己三十年教育生涯曾经风风雨雨的萦怀往事、留痕印记和汗水历程,通过两年之久的辛勤搜集,整理编辑出了二十余万字、三百多页书之大作,其内容结构大体分为六大章节。第一章节:主要由15张珍贵的图片组成,张张照片内含故事,片片画面记忆犹新,展示了一个立志终身从教人的求学研修之路;第二章节:教书育人岁月,主要由情系百中、难忘特教、教研之果、荣誉之光四部分组成;记载了作者卅年教书育人走过的一程又一程,经历过的风风雨雨,伴随着的辛辛苦苦,播撒下的心血和汗水,收获到的鲜花和喜悦,使我真切得体会到了心灵的震撼和由衷的钦佩。第三章节:高考复课指导,由34篇与高考相关的美文组成,篇篇应试宝典,字字直击髙考;真可谓无限关怀赠秘诀,呕心沥血送光热。第四章节:志愿填报技巧,由6篇高考新时代的权威文献组成,展现给读者的高考志愿填报画卷是:“辉煌六月岂能闲,经验功夫志愿填。省位录分查数次。学生排序露蒙颜。十年砥砺一朝试,三载研修两日观。笑对青葱虹彩路,鲲鹏展翅任蓝天。”第五章节:家庭教育感悟,由31篇家教新理念经验报告组成;旨在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孩子逐渐掌握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目标是拯救每一个孩子和幸福若干个家庭。第六章节:社会活动撷英,由不同时段社会活动的纪念照和各类致词和讲话组成;29张纪念照涉及到了社会诸多层面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照里乾坤大,记忆悠远长”;而13篇精彩致词及讲话里都表达了作者的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表达了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的确是篇篇见真情,字字似玑珠。
“家庭亲情”作为附篇,由王友刚校长的掌上明珠王梦露就读小学二年级时,于2010年6月在《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童谣作品选》上发表的一篇优秀作文、15张家人的各类获奖证书、34张珍贵亲情照片和近10篇恩情美文组成;主要体现的是他的家教有方、高雅志趣、浓浓乡愁、漫漫岁月、人生感怀、孝顺父母、手足亲情、如烟往事等,每每阅览欣赏,无不催人奋进,使人感动。李耀宏、党德豹、李高正、赵文阁、李军等名仕名笔的压轴之作使人更加清晰地看到儒家之正气、释家之和气、道家之清气是如何化为王友刚先生之崇高的师德情操和刚毅师魂的。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其爱国家之赤心,为家乡之忠心,爱学子之真心。更为可喜的是北京腾飞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卿阁女士、合阳县洽川交通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锁先生为《岁月留痕》出版的费心劳神之谋划、慷慨解囊之资助,我认为这不能只是看作简单的暖心鼓励,而是对作者人格魅力的高度认可和精神上的强大支持,无疑对《岁月留痕》的日臻完美增添了无限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悉心拜读《岁月留痕》之大作,对我印象最深、启示最大的有三点:一是王友刚同志30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基层,立志为合阳县东北区的教育奉献终身,竭心尽力地让更多的农家子弟成人成才的大爱情怀。1989年,王友刚先生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渭南师范学院,风华正茂、满腔赤诚的他,以一颗不负教育的初心,自愿放弃了在城市学校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了地处合阳县东北区最偏僻的百良乡中学,走上神圣的讲台,从一名历史代课教师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而后因教学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而被组织上调往同样地处偏远农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百良高级中学任教,这一干就是30多年,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合阳东北区的教育事业。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他深知乡下农民生活的艰辛,农村孩子对教育的渴盼,始终将父母“要让更多的农家子弟成人成才”的嘱托谨记心间;30年的教育生涯,不畏严寒酷暑,起早贪黑,即使在条件最艰苦的时候,也从未想过放弃;而总是以“想奇方、出奇招、创奇迹”的乐观心态去克服困难,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惊人的毅力和辛勤的付出,给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为合阳东北区的教育事业贡献了全部的力量。二是王友刚同志“敬业奉献是为师之本,爱心责任是师德之魂”的从教精神。不管是百良乡中还是百良高中,都是乡村普通学校,地处合阳东北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设施简陋,相比县城中小学条件差距很大,以致很多每年被分配到百中任教的个别青年教师往往都是蜻蜓点水似的一掠而过;而王友刚同志却不仅用心履行岗位职责,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完成每项工作,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当好表率,把自己的青春和爱心全部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连续多年所带的历史和政治学科,教学成绩多次在市县名列前茅。30年来,他多次放弃了原本可以去城里工作的机会,始终扎根乡村,为乡村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培养了多名青年业务骨干,自己也由代课老师干到班主任,由教育主任干到副校长,再到校党支部书记;先后多次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模范教师”、“高考有功之臣”,2003年被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会授予“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称号等,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德近佛心方从教,才仰孔圣穷论语”的诺言。三是王友刚同志“离岗退而不休 、笔耕刻苦不止”的学习精神。2020年4月,时任合阳特殊学校党支部书记的王友刚因为眼疾离岗疗养,在三尺讲台辛勤耕耘30多年的他,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工作中的兢兢业业,孜孜不倦,让他获得了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从事乡村教育30年的优秀教师荣誉证书》,本可退下来后安心疗养,但是鉴于他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被聘任为和谐中国书画网副秘书长、编委,兼任和谐中国书画院合阳分院长,为积极响应教育部“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进校园”的号召,他一边抓紧学习钻研中华国学传统文化,一边经常深入不同层级的学校,倡导让学生学习国学中的精华,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采取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努力让青少年们清楚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一点一滴学而有道,一言一行教生有方”。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和重视,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合阳县乃至整个渭南市社会层面的有序传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为传承优秀国学文化贡献了力量。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疗疾休养期间忙里偷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把自己的在岁月中记下深情的“流水帐”筛选整理、编撰成书,其中辛勤的付出、执着的坚持、浓浓的乡情、暖暖的爱意,凭的是一种积极作为的力量在支撑着他,靠的是一种让更多的农家子弟成人成才的希望在感召着他!这就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更是一个有着30多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仕者,见素抱朴;君子,作之不止”。这是我拜读《岁月留痕》经常想到的两句名言,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依此水准去评价王友刚先生其人其书,是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见素抱朴”,是古圣先哲老子的观点。“素”,是指没有染色的丝;“朴”是指没有雕琢的木。“见素抱朴”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在老子看来,仕者,见素抱朴,其做人做事追求的是基于“道法自然”的朴素观,它包括以追求纯朴本色为美的本色观,以平淡为美的恬淡观,以不繁不艳为美的清新观,以“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为美的精诚观,王友刚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难得的有识之“仕”。“作之不止”,广义是指人终生都要有作为,狭义则指为学之道,笔耕不辍。此乃毛泽东主席喜欢读的《资治通鉴》里记载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安釐王与孔子第六世孙孔子顺谈论人生的一则故事。子顺说:“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习与体成,则自然也”。也就是说,无论动机如何,一个人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人做事做学问,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习惯,最终让习惯与本性自然融合。“作之不止”的关键是要潜心追求向上向善,将好的品行、好的习惯贯穿始终,王友刚先生就是这样一个谦逊的“君子”。而《岁月留痕》的完美成书,无疑就是他为更多的农家子弟在成人成才的征途上竖起的一座耀眼的灯塔,将不断激励和唤醒更多的年轻一代牢记初心使命,去奋力拼搏前行。
以上浅识拙见,谨为《岁月留痕》再版祝贺,斗胆登堂面世,敬请不吝赐教!
时在壬寅孟秋于古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