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回归幸福的本源
发表时间: 2012-10-29来源:

  “中国人不是以个体方式存在,而是生活在家庭和人际之中的”。

  “幸福在哪里?朋友告诉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你的汗水里。”上世纪80年代传唱度颇高的一首歌曲,而今仍频频被人想起。近年来,伴随全面小康目标的提出,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于“幸福”的关注热度逐渐走强。

  10月25日,一项围绕“家庭幸福感”的社会调查在北京地区启动。这一为期三天的调查,是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和瞭望周刊社合办的“2012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的试调查。调查首日,5个调查小组分赴北京市昌平区的各街道、乡镇,填写调查问卷约220份。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公正客观,调查全部采用调查员与调查对象“一对一”单独访谈的方式。被访人群的年龄跨度从21周岁到75周岁,职业涵盖农业劳动者、工人、机关干部、学生等。

  “2012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是一次全国性大型公益调查,采取实地入户抽样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力图探寻组成“中国式家庭幸福感”的若干元素,了解社会各界对家庭发展的需求,引导科学、文明、健康的新家庭理念和正确的幸福观、价值观,促进广大群众参与家庭发展,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家庭幸福是幸福之源

  与其他“幸福”类调查不同,此次调查将关注点锁定于“家庭”之上,这是基于对中国社会特殊人文环境的深入思考。

  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中国人不是以个体方式存在,而是生活在家庭和人际之中的。”中国“家本位”社会的色彩较为浓厚,每个人的成长、结婚、生子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因此,中国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建筑于家庭幸福感之上。而家庭幸福感,则是包含了家族亲情、邻里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若干因素在内的网络关系。

  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建立完善家庭发展的政策,促进家庭和谐幸福”。此后,国家人口计生委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促进家庭发展”日益成为人口计生部门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新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可谓中国计生部门工作内容、重点、方式的一次历史性转变。

  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张汉湘说:“家庭幸福是幸福之源。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国城乡居民家庭幸福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全面反映家庭生活的主要需求、意愿和预期,分析和测算中国家庭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积极探索提升家庭幸福感的主要途径和政策措施,为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为了最大限度地勾勒中国家庭幸福感的面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个人情况、家庭基本状况、家庭与邻里关系、对家庭幸福感的评价、配偶及两性关系、子女情况、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基本情况等七大板块。问卷的设计者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说:“如此细致的问卷设计,就是希望能够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中国城乡居民家庭幸福感的真实面貌。”

  “科学抽样是调查的关键”

  据了解,此次“2012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将采取实地入户抽样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复合方式”展开。

  实地调查将在北京、浙江、安徽、甘肃、河南、四川、辽宁七个省(直辖市)采取“敲门入户”方式展开。作为前期试调查地区,北京抽取了朝阳、昌平、房山3个区,总样本量600份。浙江、安徽、甘肃、河南、四川、辽宁六省作为正式调查地区,每省抽取3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抽取6个社区/村,每个社区/村样本量为50份,每省样本量为900份,6个省样本量合计5400份。而网络调查则将在多个门户网站进行,预计可覆盖百万人。

  王广州介绍,实地调查对象是12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居民,采用双分层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在社区/村庄、住户的选取上,采取随机确定起点、等间距抽样的系统抽样方式。“科学抽样方法是保证调查真实性的关键,在调查方法和访问规则上也要特别讲究科学性”,王广州说。

  此次调查在访问规则上十分严谨。按照规定,调查员要亲口念读问卷,不得将问卷交给被访者自行填写;念读时不得采用表示希望、肯/否定、试探、启发、赞叹、不耐烦等情绪化语调,不得插入调查员自己的语言;不能妄自揣度被访者的真实想法,改变答案记录。为了掌握系统抽样方式并严格遵守访问规则,所有调查员在试调查前都接受了为期3天的系统培训和模拟调查。

  在北京的试调查中,科学细致的问卷设计得到了调查对象的肯定。昌平区兴寿镇沙坨村村民王长凤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俺们是农民,要讲幸福感,恐怕还说不大清楚。但问卷里这些问题,问得都很实在,哪怕没读过书的人,也能答得上来。”

  从试调查首日的情况来看,各调查小组都严格按照既定的抽样方法展开调查。有调查员介绍:“按照如此严格的抽样方法展开调查,无疑增加了工作难度,也会遇到一些不愿意配合调查的情况,但这样做能够保证调查的科学性,还是值得的。”

  关注重点群体家庭幸福

  2011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首次举办。调查显示,影响家庭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按相对作用大小,依次排列为身心健康状况、与父母的关系、与邻居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幸福感较高的人群特征是:而立之年、女性、有配偶、夫妻性生活满意度高。这样的调查结果,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在与去年调查框架相似的基础上,“2012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对一些分支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邻里关系、养老方式等方面。涵盖了家庭衣食住行方面的食品安全、住房、交通、菜篮子问题;家庭关系中的婚姻稳定、夫妻和谐、亲子关系、婆媳关系问题;家庭健康方面的情绪和压力感、生活节奏、社会适应力、饮食起居、重大疾病、娱乐休闲、社区环境问题;青少年儿童方面的快乐感、人际交流、饮食睡眠、运动娱乐问题;老年关怀方面的老年赡养、老年健康娱乐、老年生活品供求问题;不同人群对于幸福观的认识差异。

  同时,2012年的调查特别侧重于对未成年人、农民工群体、老年群体等当今社会的重点人群的家庭幸福感。比如对于农民工群体,问卷涉及他们在打工地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哪些、与老家的联系方式是什么、是否打算在打工地长期居住等。

  针对未成年人群体,问卷涉及他们在过去一年内每天与家人交流的时间有多长、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哪些主要困难等。

  针对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问卷涉及被访者与父母(岳父母)的关系、居住距离、过去一年内与父母(岳父母)多长时间见一次面等。

  昌平区的一位乡镇干部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群体、老年群体大幅增加,这是他们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可是,目前关于这些重点群体的研究还不是特别深入,对于他们的许多真实感受,外界也缺乏认知。“希望这次调研的成果,能够为基层干部的实际工作提供帮助。”

  “如果说去年的调查主要是引导社会民众正确对待‘家庭幸福’的话,那么今年的调查,则是希望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出我国城乡居民家庭幸福感的真实状况”,王广州说。□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杨琳龙在宇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