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老年漂”帮子女带小孩 奔走故乡与他乡
发表时间: 2011-11-27来源:

“龙龙,龙龙!”25日下午5点,在水果湖第三保育院门口接孩子的人群中,姜爹爹用浓重的河南口音呼唤孙子的小名。

 

4年前,姜爹爹和老伴从河南农村老家来到武汉,帮儿子带孩子。“等孙子大了,我们还是想回老家。”他告诉记者,他和老伴还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回老家安度晚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乡工作。很多父母由于担心子女在外生活无人照顾,或帮子女带孩子,选择离开家乡、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

子女在外闯明天,父母跟着“漂”晚年。这样一个老年群体被称为“老年漂”。离开家乡,落脚异地,面对忙于工作的子女、全然陌生的环境,老来还需重新适应的他们,过得好吗?

父亲还没退休,母亲独自来汉

“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孤独”

50岁的丁女士是湖南邵阳人,去年女儿在汉结婚生子,丈夫又还没退休,她独自一人来到武汉帮女儿带宝宝。“对我妈来说,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孤独。”丁女士的女儿玲玲(化名)说,她和老公每天早出晚归,白天留下母亲一人在家带宝宝,没人说话。加上母亲习惯说湖南方言,偶尔抱着孩子出去溜达,出了家门,一般不敢与别人沟通,也很难和街坊邻居成为朋友。

玲玲明显感觉了母亲的这种孤独。她说,“每当我下班回家,走进院子,就发现妈妈早就在阳台上眺望着,等我回来……”

她说,有次陪母亲去医院看病,医生语速较快,母亲连连摇头说“听不懂,听不懂”,“从此她要去医院,都一定要我陪着,否则她不敢去。”

感到孤独的不仅仅是母亲。玲玲说,父亲一人在老家,偶尔生病了都没人递上一杯热水,但目前又不可能到武汉来,只好经常打电话给母亲,父母每天在电话里互相嘘寒问暖。“我有时想到爸爸一人在家孤零零的,也很心酸,但照目前的情况,我和老公都要上班,妈帮我们带孩子,根本离不开啊。”

更让玲玲感到苦恼的是,可能是因为孤独,母亲不时会有情绪波动,还经常吵着“我要回去”,“这让我和老公也感到很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每天等孩子下班回家

“现在的生活重心就是女儿”

今年9月,52岁的赵女士办好提前退休手续,从钟祥老家来汉照顾女儿。“现在的年轻人实在太辛苦了,每天早上7点多就要出门,晚上9点才能到家,经常不按时吃饭。”之前在老家时,赵女士每晚9点半都会给女儿打个电话,女儿要么挤在回家的公交车上,要么就是刚到家累得躺在床上动弹不了。

赵女士的想法是,和女儿一起住,趁还能“做得动”的时候帮女儿料理家务。“以后她还要结婚生孩子,像她那样的工作,几乎不可能有精力去照顾小孩。我给她在后方当好‘保姆’和‘后勤部长’,让她能安心工作。”

自从来武汉后,赵女士唯一的生活重心就是女儿——每天早上起床后,她要给女儿做早点,接着洗衣服,出门买菜,准备午饭……

对赵女士来说,一方面,为能给女儿解除后顾之忧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却也不时感到孤独。“我在老家亲戚朋友多,经常串门很热闹,晚上还去广场上跳跳舞,自从来了武汉,每天出门唯一去的地方就是菜场。”赵女士说,除了女儿,周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不过,赵女士已经意识到必须逐渐改变这一状况。“孩子工作忙,指望她来陪我是不现实的。”她说,争取让丈夫明年也到武汉来,有个伴就会好多了。

武汉父母到上海帮两个儿子带孙子

“最怕生病,最苦恼的是医保”

在外人看来,武汉人陈秀兰算得上是“成功母亲”——她的三个儿子,现在一个在美国,两个在上海,且都有不错的工作。

2008年,陈秀兰和丈夫离开位于东西湖的家来到上海,帮二儿子带孙子。去年,小儿子也添了孩子,陈秀兰夫妇又开始帮小儿子带宝宝。“我真不想在上海了,特别想回武汉,但我们不帮忙,他们又没有办法。”陈秀兰说,他们夫妇俩一来上海就被“拴死了”,因为需要时刻盯着小宝宝,根本没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

生活中也有很多不便。陈秀兰说,她和丈夫说的是蔡甸方言,上海人听不懂,所以家里吃的菜都是儿子利用周末时间一下子买好多回来,放在冰箱里。另外,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两代人生活习惯不同,也容易产生摩擦,发生不愉快,这也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但一想到孩子们挣点钱不容易,还背着一百多万元的房贷,如果请保姆,不仅费用高,还不放心,心就又软了。”

上周,因为腰椎间盘突出,陈秀兰的儿子帮她买回了一千多元的药。她说,现在最怕的是生病,最苦恼的是医保问题。因为大城市看病贵,随便住个院就是好几千,而她和丈夫的医保在上海用不了,看病住院要报销还必须回武汉。“本来是想来帮孩子们减轻负担的,不想最后反而变成了他们的累赘。”

专家谈“老年漂”:积极融入新的城市

“在我所住的小区,经常看到一些老人推着孩子晒太阳,这是一幅多么其乐融融的生活图景。”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刘崇顺说,出现“老年漂”,是因为中国人有很浓厚的“家”的情结,对于父母来说,子女年龄再大、事业再成功,也永远是自己的孩子,永远需要呵护和支持。看着子女事业和人生双重发展,父母会觉得那是自己人生价值最大的体现。

刘崇顺说,应该看到,很多“老年漂”是为了帮忙于工作的子女带孩子,这是中国的一大特色。这种生活模式最大的好处是,相比“留守儿童”,它能使一家三代可以团聚在一起,从而使代际关系优化,让年幼的孩子在一种更健全的家庭关系中成长。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导范先佐认为,“老年漂”也随之带来一系列问题,父母跟着子女在外地生活,离开了原先熟悉的社交圈,在陌生的城市里,他们没有朋友,加上语言沟通上的障碍,会遭遇种种尴尬和问题,生疏感、孤独感油然而生。“社会各方面都应该热情关心这个群体。”范先佐建议,子女工作再忙,也应多抽时间和父母交流,鼓励他们融入新的社区;政府应多考虑这一中老年人群体在社保、医保等方面的需要,减少政策上的地域障碍;社区也应该多吸纳他们参与文体活动,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同时,对这些父母来说,自身也应该抱着一种更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去融入新的城市。”

背景:逾八成“老年漂”是帮子女带小孩

今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16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8%的人表示身边存在“老年漂”现象,其中63%的人表示“老年漂”常见。

为了儿女更好的前程,改变甚至牺牲自己的生活,是很多“老年漂”的共同选择。一项调查显示,“漂”的三大主因中,83.2%的人表示是“帮子女带小孩”,其次是照顾子女的生活,占到61%,还有42.2%的人表示“想念子女”。

漂族老人会遇到哪些问题?71.5%的人表示是“社交圈子窄,会孤独寂寞”;其次是“医保、社保问题”(61.6%)、“与子女生活习惯不同,容易产生矛盾”(59.2%),还有“来到陌生的城市,会无所适从”、“子女条件有限,老人被动分居”、“语言不通”等。

(楚天都市报)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