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日报》头版的“给儿书”。(资料图片)
新华网杭州1月19日电(吴洋、张遥)每逢佳节倍思亲,但当思亲之情无法承受被逼婚之重时,有人选择了过年不回家,有人选择了远游异国。近日,中国父母为寻子回家过年在澳大利亚媒体刊登“给儿书”引发热议。一边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牵挂,一边是“春节逼婚猛于虎”的无奈,“中国式逼婚”究竟陷入了怎样的尴尬?
逼婚成过年回家“拦路虎”
“其实,比起那些要跨大半个中国才能回家的人,我回趟家倒不难,但我宁可留下来和不回家的小姐妹一起过年。”老家在福建现在温州一家美容院工作的方丽君告诉记者,在外打工的3年里,只有一年春节是回家过的,最令她生畏的是父母亲戚的逼婚口吻:“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爸妈考虑啊,你让我们怎么出去见人?”
方丽君坦言,看着以前同学的孩子都满地找妈妈了,有时也着急,“我们那儿的人结婚都早,而我至今单身。本来就敏感,被他们这么一问,更加闹心。伤不起,我总躲得起吧。”
某婚恋网站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面对父母逼婚,男性和女性共同的首选方案就是“躲”。有65.9%的女性和55.9%的男性选择“想尽办法躲父母”。
谈到“春节逼婚猛于虎”,中国红娘网CEO罗仙林说:“在老一辈人心目中,春节代表着一个新年新气象的节点。如果子女在过年回家时还没有解决个人问题,父母便会担心,是不是又要拖一年了?”
“按照近几年经验来看,接下来的三四天将是婚恋交友网站会员要求安排相亲见面的高峰期。很多人觉得,回家前相亲虽不一定能成,但至少可以在过年时给父母亲戚一个交代,总比八字没一撇好。”罗仙林说。
“中国式逼婚”:传统观念与现实压力激烈碰撞
据了解,在澳大利亚,“给儿书”除了在当地华人媒体上刊登外,并没有引发过多关注。“这条新闻在国内挺火的。不过,在澳洲的英文媒体上好像没有看到相关报道。”在墨尔本生活了4年的李云龙对记者说,父母逼婚这种事,跟老外讲了他们也不会理解,甚至还会反问,为什么要干涉个人自由?
大学毕业后便留在多伦多一家IT公司上班的王子华对记者表示,周围很多过了30岁的朋友也都单着,挺正常的。但一回国,就明显感到这种压力铺天盖地涌来。
不过,父母们则是另一种心态。自从女儿28岁后迈入了所谓的“剩女队伍”,每个月都赶来黄龙洞替女儿参加相亲会的杭州市民蒋爱琴说:“到了年纪就该结婚。从小到大,读书、工作都没让我操过心,最后的婚姻大事倒愁得我每晚睡不着觉了。”
蒋爱琴说,面子倒是其次,她最担心孩子因为学历高、收入高,结果“高的够不着、低的看不上”,一拖就拖成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罗仙林认为,“中国式逼婚”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家才能立业”的传统思想息息相关,而这种依附于传统观念的父辈期待与年轻人正面临的“结婚成本高”“合适对象少”等现实压力形成的反差,正是将父母子女之间的相处逼入对抗模式的根本原因。
涵盖近10万份有效样本的《2013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80后”是遭遇父母逼婚的主要年龄群。超四成的父母选择“唐僧模式”,即不断地言语催促;近两成的父母喜欢“发动群众”,用亲朋群体施压;还有的父母直接赶鸭上架,强行安排相亲约会。 此外,不少受访者表示,父母还会通过“春节吃团圆饭多摆一双碗筷”、“到相亲场所免费帮忙”、“给子女报名相亲节目”等方式为子女婚恋支招。 面对父母的强烈逼婚攻势,单身男女也是“见招拆招”,防守有道。“躲”成为首选,旅游过年不失为一个妙计。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逼婚是否有解?
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说:“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传宗接代,天经地义’思想是抹不去的。孩子始终是中国父母的最大寄托。”
“但现在的情况是,男性在30岁以前普遍都不具备独立且稳固的经济实力,同龄女性则倾向于找比自己年纪大一些、有条件的男性结婚;而等男性奋斗到有一定经济基础时,又往往愿意找比自己小的结婚。”冯钢表示,“结婚高成本”“男性爱找比自己小的另一半”等原因使一些“剩男”“剩女”遭遇被逼婚的尴尬。
婚恋情感专家凌子认为,父母太关心子女反而常常弄巧成拙,关键在于没有静下心去了解子女的真正需要,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式来帮助子女更好地寻找另一半。“父母逼婚做的最多的就是给子女不停地介绍对象,不断地让子女去盲目‘碰人’,导致子女碰到后来丧失信心。”凌子说。
凌子建议,关键还是要对婚姻有准确定位,看看对方身上有没有自己需要的特质或品质,双方的条件是否基本匹配,不要苛求完美,只要人品没问题,有时要懂得抓大放小。
“早结婚不一定是好事,婚后还可能因为缺乏经济基础、心智不成熟等问题导致各种家庭冲突。更不能因为被逼婚而抱着‘反正先结了,凑合过一段再说’的想法草率结婚。”冯钢说,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应该在美丽的年龄完成美丽的任务。
凌子建议,如果年轻人真的还没做好结婚的准备,应该主动和父母说,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案,自动屏蔽或一味逃避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