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积极探索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四强四动”模式
发表时间: 2009-06-30来源:
我市在推行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过程中,立足群众得实惠、企业得市场、发展得空间、政府得民心、村(居)得变化,本着“自愿、稳妥、市场化运作”原则,积极探索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四强四动”模式,有效解决了资金短缺、用地紧张等难题,改善了农村脏乱差面貌,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

  全市近3年拟实施集中连片建设改造村庄175个,新建农村集中住房7.2万套(约6.8万户)。申请信贷支持的全市57个城中村、乡镇驻地村改造和村庄整合项目(涉及115个村)完成后可新增集中安置住房5.2万套。目前,57个项目过半已经开工,部分已经完成主体,其他正在实施拆迁,年底可完成新建住房2.7万套(约2.3万户)。确定的27个试点项目(涉及58个村)过半已经开工建设。列入今年建设改造计划的其他村庄多半完成了规划设计,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一是强镇带动。按照小城镇总体规划,高起点编制详规,对区位好、资源优、经济基础丰厚的镇(街),采取“三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形式,吸引周边村庄向小城镇迁建,鼓励农民在镇驻地和园区申购住房,从事二三产业。山亭区城头镇将占地面积117.5亩的西城头村,整村搬迁到镇驻地,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40.6亩的金城花苑小区,新建了11幢住宅楼,整合出土地近80亩。该镇一方面由镇(街)开发公司,把当地民营企业项目用地需求与农村住房开发挂钩,企业负责村庄连片迁建,村集体负责土地复垦,并将复垦土地置换成企业项目用地,带动企业规模扩张和农村社区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豆制品产业发展优势,借助园区开发建设,通过市场引导,积极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目前,经过市场化配置,有117户豆制品加工、机械制造业专业户进入园区。这为加快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民向镇驻地和园区集中、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滕州市东郭镇、市中区税郭镇、峄城区阴平镇等多个镇(街)也在采取此模式进行旧村改造和镇驻地开发。

  二是强村推动。对村级集体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及经济强村,采取“村居主导型”模式进行旧村改造,即按照农村新型社区的标准,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同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通过宅基地置换方式,将拟撤并村庄的农户吸引进来。改造资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自行解决,政府在税收、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优惠或协助。山亭区水泉镇田坑村、冯卯镇南赵庄村、山城街道柴林村等运输加工、林果种植、生态旅游专业村,按照“市场融一部分、群众拿一部分、村集体补一部分”的方式,通过“先建后拆”集中建设楼房化居住区,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高村庄品位,增强村庄吸引力,推进农村住房建设。该区水泉镇田坑村利用民间资金和村集体积累,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村民公寓楼3栋,并实施了居住区街道“四化”、供排水、文体广场等基础设施配套,以及生态养殖小区和大容积沼气池建设,有力提升了新村品位,让山里人过上了有滋有味的城里人生活,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联合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洪绪镇龙庄村、级索镇级索村、龙阳镇龙阳村,薛城区陶庄镇东仓村,市中区光明路街道田庄村,台儿庄区涧头集镇闫庄村等30余个村(居)也在采取此模式进行旧村改造。

  三是强居拉动。对城中村改造,灵活采取先拆后建或先建后拆的方式,拆迁腾空后的土地,借用较好的区位优势,通过市场化运作,实行招拍挂,公开出让土地,利用土地收益来建设安置房和配套基础实施。山亭区对山城街道柴林、后官庄、西山腰等11个城中村居,灵活采取先拆后建、市场化运作等举措,通过腾空后土地“招拍挂”,获得收益投入安置房和配套建设,拉动旧居改造。该区山城街道在实施双山居委会改造中,变普通住宅为多层楼房,节约出大量土地,用于城市建设,并积极利用土地收益进行小城镇建设,凝聚商气、人气,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目前,该区先后投资5.3亿元改造城中村,腾出700多亩土地用于城市建设置换用地,有力扩大了城市建设规模。通过这种模式,滕州市实施了对荆河、北辛、龙泉、善南四个街道的四个区域城中村改造,市中区实施了对西昌路以西黄庄、王林、前陈湖、后陈湖等4个自然村的重新整合搬迁及对地处十里泉水源地的三个自然村的整体搬迁。

  四是强企联动。近年来,许多企业规模迅速膨胀,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不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与此同时,企业周边许多旧村拥有大量闲置土地、人力资源,但因缺乏资金和项目导致发展缓慢,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较差。峄城区阴平镇原黄庄村、蟒山窝村、西各庄村三面环山、交通闭塞,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农民生活居住条件较差。该镇巧借外力,帮助村民改善住房条件,寻求致富门路。借助峄城区丰源集团申丰水泥有限公司投资扩容的契机,由公司和该镇共同出资5000余万元,新规划建设农民公寓楼7栋,将三个村的490余户村民迁入新居,并配套了各项便民服务设施,整合出土地400余亩,用于企业扩大规模,增产增效。同时也解决了近200人的就业问题。通过这种模式,我市市中区孟庄镇联合济钢集团刘岭铁矿,投资3200万元,将侯庄村实施整体搬迁,建设了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可供入住120户的侯庄新村,节约建设用地1.68公顷;峄城区古邵镇联合枣庄泉兴集团大兴矿、福兴矿共同出资2亿余元,正在对福兴、刘汪、闫庄、曹庄等4个压煤村庄实施整村搬迁,建设能够安置2000余户村民的农村新型社区,项目完成后,可整合出土地800余亩。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