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多地举办慈善巡游 吸引众多华侨华人返乡
发表时间: 2018-04-05来源:

  •  
        穿着整齐的蓝色西装礼服,拥有181年历史的新加坡中山会馆方阵亮相中山慈善万人行。
      “当看到海内外中山人一起献爱心时,我很感动,这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走在国际友人方阵中,美国芝加哥中山同乡会副会长阮白面带微笑,因长途旅行带来的倦怠感一扫而空。3月2日,中山第31届慈善万人行举行,由40多个港澳社团和海外侨团近2000人组成的庞大方阵参与活动。截至当晚,海内外乡亲的认捐款物达1.0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近期,广东多地举行慈善巡游,吸引大批海外和港澳乡亲参与。如今,形式多样的慈善巡游已成为华侨华人投身家乡公益事业、参与侨乡建设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在巡游中体验原汁原味的民俗艺术,也促增了海外新生代华裔对祖籍地的归属感。
      参与公益投身家乡建设
      1月起,形式多样的慈善公益行在中山、佛山、东莞、江门等地上演。“回乡省亲的海外侨胞、港澳乡亲和留学生,不少都要等到巡游后才会返程。”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原副院长、《广东华侨史》主编张应龙教授指出,慈善巡游为华侨华人参与祖籍地公益项目提供了机会,更为他们搭建投身家乡建设的平台,凝聚起海内外乡贤协力推动侨乡发展的强大合力。
      2011年退休后,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名誉会长、知名旅美散文家刘荒田在旧金山和佛山轮流居住。次年,他参加了首届佛山元宵慈善文化人人行,在公益集市购买义卖商品,并向爱心基金捐款。此后,他还邀请旅居旧金山的华侨华人一同支助佛山的公益项目。“我在美国参加过类似活动,自然也想为家乡公益行出一份力!”他说。
      阮白对慈善巡游同样不吝溢美之词。“就像上瘾一样,我收到消息后立马就买了机票。儿子本来也想一起来,因为工作没能赶上。”今年是阮白第三次参加中山慈善万人行。这次,她与同行的5名侨社成员为《中山侨刊》《沙溪隆都侨刊》《三乡侨刊》等侨刊乡讯捐款。“‘集体家书’传递家乡信息和人文历史,广受旅外乡亲的青睐,我们要给予支持。”旅居海外30余年的她说。
      新生代实地感受民俗
      除了捐钱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外,回乡感受热闹的民间艺术嘉年华更成为旅外乡亲的习惯,也让“华二代”“华三代”有机会体验原汁原味的侨乡民俗,感受祖辈的精神传承。
      3月2日,2018“温爱佛山——元宵慈善文化人人行”活动举行。在热闹的人潮中,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侨社的代表们手拿金色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走过通济桥,喊着“行通济,冇闭翳”的祈福口号,祈愿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在南海桂城出生长大的“80后”唐先生旅居英国伦敦近10年。这次,他带着四岁的儿子一同回乡参加慈善巡游,感受“最佛山”的古老民俗文化。“看到小学生表演舞狮头、舞龙等节目,小宝把风车举得老高了,还跑过去想要合影。”在生菜池旁,唐先生把儿子托在肩上,观看市民抛生菜。小孩子对眼前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值得一提的是,华侨华人的公益捐助在领域和流向上有了新趋势。过去,通过慈善巡游筹集的善款大多用途明确、流向单一,主要用于建设大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如中山博爱医院、江门五邑华侨广场等。近些年,侨捐的用途拓展至济困扶贫、公益福利、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而为做好资金管理,多地把所筹善款全额划入专户,接受财政监督,进行明细核算,实行统一管理、合理使用、专款专用,防止资金挪用、截留或侵占。
       链接1:培育接班人 百年侨社组团巡游
      新加坡中山会馆顾问、《海外中山人》亚洲篇主人公许社佳年近九旬,3月初,他带领20余位会馆青年团成员亮相第31届中山慈善万人行。记者采访获悉,这群身穿整齐蓝色西装礼服的年轻人大都二十岁开头,全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还有多位海外名校的博士。
      为年轻人播下“乡愁种子”
      新加坡中山会馆成立于1837年,是少有的历史超过150年的侨社。今年,这家百年侨社第一次组团参加中山慈善万人行。
      “慈善巡游前后,香港、澳门、北美、东南亚等地的中山社团侨团会汇聚一堂。这次我赞助后生仔回乡,一是希望增强他们对中山的归属感,二是为鼓励年轻一代和海内外乡亲接轨,最终目的是为会馆培养接班人。”在许社佳看来,在慈善巡游中实地感受中山地方民俗、风土人情、人文风貌,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乡会接洽,有助于增进海外新生代华裔对祖籍地的感情,“乡愁的种子播下了,以后自然会常回来看看”。
      1947年,时年17岁的许社佳离开家乡中山南朗镇西亨村,投靠在南洋经商的堂哥,后在新加坡一家机器厂当学徒。31岁时,他开始创业并取得成功。虽定居海外,但桑梓情深,他倾力支持侨乡公益福利事业,热心捐助中山南朗镇村发展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早在2005年,许社佳就在南朗花600万元建起面积2800多平方米的西亨善福市场综合楼,每年可观的收入全部用在村民的医疗、学生入学以及其他福利事业上。近些年,他多次资助新加坡年轻华裔回中山开展文化寻根。
      “华四代”希望以后继续参加
      “95后”女孩袁可欣是新加坡中山会馆青年团副团长,此次跟随许社佳一同返乡。“作为一名‘华四代’,我对祖籍地既好奇又欣喜。崖口飘色、小榄洪拳、抖空竹都太精彩了,我一直用相机在录像。”在她看来,华侨华人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意义重大,“出钱出力做慈善,还可以看民俗表演,我感到很满足,希望以后有机会继续参加”。
      今年30岁的温伟雄是第二次回到家乡。之前,他也听说过慈善万人行,但没想到场面这么大。在活动现场,他和同样来自新加坡的小伙伴们不停合影自拍,希望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回到新加坡可以向身边人传递爱心和乡情。
    “今年第一次组团回乡,都是年轻人主动报名参加,我很欣慰。”青年团成员的表现没让许社佳失望。在老人看来,要让百年老树发新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老一辈中山人苦心栽培的结果,组团回乡参加慈善巡游就是很好的方式。
      链接2:民俗成为载体 激活心中大爱
      “这是我第一次带儿子走通济桥。当看到身着唐装、汉服、旗袍等中国传统服饰的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把压岁钱投进捐款箱时,在海外出生长大的他很是感动,竖起了大拇指。”定居海外53年的英国梅德韦中国佛山禅城区联谊会会长游运明已经连续多年参加佛山元宵慈善文化人人行。
      3月2日晚,游运明和十几名旅英华侨华人一齐亮相,其中包括多名年轻的“华二代”“华三代”。“来佛山就是回到第二故乡,慈善巡游一年比一年要热闹,在海外华人圈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他说。
      据悉,“温爱佛山——元宵慈善文化人人行”活动始办于2012年,旨在结合“行通济”民俗活动,为佛山人乐善好施、行善积德的传统注入新内涵。今年,英国梅德韦中国佛山禅城区联谊会、澳洲佛山联谊总会、美国纽英伦佛山禅城联谊会、挪威广东同乡会,印尼—中国经济、社会与文化合作协会等海外侨团以及港澳乡亲代表、佛山重点外资和侨资企业代表等百余位中外友人,与74万余佛山市民一起参与了活动。
      “我岳母是佛山人,我早在2008年就参加过行通济,和这里的缘分很深。”美国纽英伦佛山禅城联谊会会长叶福文是见证佛山元宵慈善文化人人行成长的老朋友。定居波士顿的他,连续多年组织当地佛山籍乡亲,尤其是新生代华裔会员来禅城参加慈善巡游。此外,他还积极协调推进佛山市禅城区与波士顿市的教育、文化、经贸交流。“这次共同12名侨胞结伴回乡,其中有2名‘华二代’,希望明年能有‘华三代’参与。”
      当晚,在济世广场小舞台前,叶福文与同行的海外乡亲、外国友人为佛山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慈善需要合适的表达方式,而抛生菜、闹花灯等祈福方式正好符合大众需要,传统民俗成为慈善的载体,激活了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大爱。”在叶福文看来,华侨华人在这场富有岭南特色的民俗盛宴中,感受到了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浓浓的归属感,“这让我们心中的乡愁愈发深厚”。
      澳洲佛山联谊总会创会会长李桂平对此感同身受。从墨尔本大学毕业之后,他长居悉尼,后发起成立了除港澳地区以外第一个佛山海外乡亲联谊会。“在行通济途中看到舞狮、舞龙、功夫表演之后,一些新生代华裔开始对岭南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李桂平指出,慈善文化人人行增进了社会各界的文化认同,凝聚起海内外乡贤建设家园的强大合力。“这不单单是走过32米长的通济桥,更成为侨乡一个盛大的节日。”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