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潘贵玉:青少年越来越脆弱
发表时间: 2010-03-11来源:
 

  是什么让青少年出现人格危机

    在潘贵玉看来,当今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往往偏重知识和学历,忽视品行和人格的塑造,忽视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这是产生部分青少年理想信仰淡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社会适应能力差、“高分低能”现象的重要原因。

    2009年3月至6月,中国人口宣教中心调研组对北京地区的小学、中学、大学就人格、心理、性健康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发现,人格、心理和性健康问题,在小学生中并不严重。在初中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问题开始出现,经过初中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中考压力和青春期身体变化,问题更加凸显。高中一二年级是高发阶段,到高中三年级面临高考时,这些问题开始被掩盖。

    大学时期,这些问题会缓解,但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孩子彻底放松心情,开始重新审视面对青春期的众多问题,然后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另一方面则是经历了痛苦的青春期和高考的强压之后,彻底放纵自己,对一切采取无所谓或者是放弃的态度。

    这个调研显示,大部分孩子对计划、目标、家人、社会甚至自己,都抱无所谓的态度:第一是对很多问题弃权,也就是说没有态度,不关心或者是没有想过这件事;第二是有没有、干不干都行,这些孩子对一些事物是有感觉的,但出于无奈,采取的是放弃的态度。第三个则是漠视。

    “这样的人格危机让我们每个人思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格建设是不是没有跟上?”潘贵玉说,现代社会青少年面临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他们缺乏应对复杂事物和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很难自觉抵御错误思想和消极腐败现象的侵蚀,导致部分青少年理想信仰淡薄,公德缺乏,意志消沉;部分青少年厌学愤世,孤僻自闭,心态扭曲,行为逆反,甚至产生对家庭和社会的极端行为。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并不缺少对青少年人格、道德层面的塑造,但在很多人看来,成效并不明显。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我国青少年出现如此多的人格缺陷?

    潘贵玉告诉记者,现在我国的家庭中,子女数量少,家长都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给子女,但什么是好的,很多家长并不清楚。在青少年的一定阶段,需要逆境、挫折和磨炼,现在的家庭几乎没有这些磨炼。

    “在学校,谁不爱分数?尽管教育部出了很多招儿,比如假期不补课、不分重点学校等等,但都没有起到作用。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得到了现代人的高度认同,在学校,分数压倒一切。”潘贵玉说,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健康人格教育,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相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健康人格工程教育已经有些晚了。”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张汉湘告诉记者,欧洲国家早在工业化初期就已经提出了人格教育的理念,当时还列出了18条标准。

    健康人格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似懂非懂的概念。

    “表面看,人格工程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对每一个青少年,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张汉湘说。

    据介绍,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将在中小学和大学生中实施,主要包括健康人格教育、文化传承、心理疏导和性健康教育4项内容,每年将在全国开展“亲子读书日”、“健康人格主题故事会”、“文化传承活动”、“青少年假期社会实践”、“全国青少年生活创意大赛”和“少年英才展示”等6项活动。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没有健康的人格是不行的,没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勤劳的作风,宽广的胸怀和创新的胆略,那也是一句空话。”潘贵玉说。(记者 李松涛)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