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长暑假:4种意外伤害最可怕 “黄金抢救”常识
发表时间: 2009-08-03来源:
 

 

    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意外伤害”已跃升为广州市户籍儿童死因的第二位。暑期已至,又到了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峰期。特别是今年甲型H1N1流感来袭,各种夏令营及补习班被叫停或不鼓励开办,“小鬼当家”更让家长们提心吊胆。目睹过太多不幸,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儿科急诊科副主任马文成提醒,家长和孩子自己懂得一些安全、急救常识,可以避免意外或将意外伤害的后果降至最低。

  溺水:一旦发生最易致命

    易发年龄段:3-14岁

    易发地点:郊区或农村水塘、水库

    和其他儿童意外相比,溺水的发生率并不高,不过一旦发生,后果往往很严重,可以说最易致命的意外之一。

    国际性非盈利调查组织“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近期发布了《2000年-2005年中国儿童意外溺水状况》报告,称中国儿童意外事故中溺水占近六成,每年约三万名中国儿童死于溺水事故,其中农村儿童是城市儿童的五倍。

    案例回放 同日同一条河两人溺亡

    6月20日下午2时许,榄核镇九比小学六年级学生黄一超与同学结伴到学校附近的九比河幸福西水闸前“游水”。游戏中,黄一超游向深水区域。慢慢地,他从同伴的视线里消失了。

    同一天下午4点多,博海小学六年级学生陈志明和一名同班同学相约去九比河钓鱼。陈志明脱掉了衣物,下河游泳。另一名同学因不会游泳留在了岸上。不久,陈志明没入水中,没了声息。

  黄金抢救支招:

    不熟水性的人万一落水,不要惊慌,迅速采取自救措施:头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不能将手上举或挣扎,以免使身体下沉。

    下水救护的人最好能脱去外衣和鞋,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看准位置,用左手从其左臂或身体中间握其右手,或者拖其头部,然后采取仰游的姿势把其拖向岸边。如果救护者不习水性,可利用救生圈、救生衣、塑料泡沫板、木板等,注意不要被溺水者紧抱缠身,以免累及自身。未成年人发现溺水者时,应该呼唤周围熟悉水性的成年人前来救助,不要盲目下水施救。

    救起溺水者后,应该立即清除其口鼻中泥沙污物,把舌头拉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获救者仍然有心跳、呼吸,可以把其摆成俯卧姿势,垫高腹部,使其头部在低位,然后按压背部,排出肺部和胃部里的积水。如果落水者呼吸、心跳停止,则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如口对口呼吸、气管插管、吸氧等。经过上述抢救后,必须立即送医院继续进行复苏后的治疗。

  跌伤:家中客厅危险最大

    易发年龄段:3岁最危险

    易发地点:家中客厅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4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按照发生频率高低排列依次是:跌伤、碰伤或挤压伤、扭伤等等。有时孩子跌倒后,锐物不慎扎入眼睛,甚至会导致失明。

    面对广州的高温天气,很多家长选择把孩子关在家中,而大多数孩子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导致了意外伤害发生率直线上升。

    在许多家长的意识里,厨房是家中最危险的地方,而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一项监测显示,家中客厅才是儿童意外伤害最高发地点———许多家庭的安全措施不足,如桌子的锐角没有包起来,电源线和电源插座没有安全防护,高层住宅的窗户没有使用防盗网,留下孩子翻越的出口等等。

    每个家庭都应常备应急止血贴、纱布、绷带,家长再忙,也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家中。

    案例回放 两姐弟18楼坠落殒命

    今年2月,广州天河区体育东路附近一高层住宅,一对港籍小姐弟不慎从18楼坠下,双双身亡。姐姐8岁左右,弟弟4岁,平时都是由外公照看,这天姐弟两嬉戏玩耍时,从没有装防盗网的窗口坠下。

    黄金抢救支招:

    孩子跌伤后,家长应检查下,跌摔到什么部位,该部位能否活动?如摔了腿,但站起来后还能活动,说明未发生骨折,仅仅是表皮或软组织受伤。可将皮肤擦破部位,用清水洗净,涂以红药水或外敷云南白药,以消毒纱布及绷带裹好。若软组织损伤、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需到医院拍X光片确认有无骨折。怀疑骨折的孩子在送院的过程中,避免搬动骨折部位,否则可能会因骨折部位活动错位而损伤神经、血管,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孩子摔到头部,很可能伤得不轻,即使皮肤并末摔破,肿包也不明显,仍应注意,需观察一个星期左右。在这期间如果出现呕吐或抽搐,必须送医院看脑外科。如果跌倒当时就昏迷不醒或出现脸色异常苍白、眼瞳孔左右大小不等,应立即急送医院脑外科。

    跌伤后,在未确定诊断之前,不要给孩子做按摩、揉搓,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有异物不慎扎入眼睛,千万不要自行拔出来,应立即送院处理。

交通意外:马路嬉戏易酿惨祸

    易发年龄段:4-12岁

    易发地点:城乡接合部,车速较快,红绿灯如同虚设路段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发布的最新“儿童步行者道路交通伤害报告”指出,每10起儿童道路交通伤害中,就有4起受害者是儿童步行者。其中,男孩更易被车撞,发生交通伤害的人数几乎高于女孩一倍。儿童步行者发生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多集中在6、7、8月,也就是说,暑假是发生儿童交通意外伤害的高峰期,原因多是儿童在马路上嬉戏,追逐宠物导致。

    暑期,许多家长也会带着孩子一起自驾车出游,兴致高时,家长会让孩子坐在或站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不系安全带,一旦紧急刹车,孩子轻则得头破血流,重则可能会飞出车外。

    案例回放 10岁男童被货车撞死

    10岁的阿凡刚放暑假,迫不及待地来广州和打工的父母团聚。谁知在来到广州的第三天,他却永远地和亲人分开了。7月3日傍晚6时50分许,在白云区兆丰路与石潭西路交叉路口处,当时,舅舅带着阿凡步行前往其姨妈家,过马路时,活泼的阿凡突然挣脱舅舅的手,沿着斑马线向前跑去。跑到路中间时,一辆飞驰而至的货车将阿凡挂倒,车轮从他身上碾过。

    黄金抢救支招:

    儿童交通意外发生后,家长能做的处理有限,第一时间应拨打120。

    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告诫孩子不要在街道上、马路上踢球、溜旱冰、追逐打闹以及学骑自行车等。

    孩子在户外玩耍时,应尽量穿戴鲜艳的衣物,如给孩子系上黄色或红色的帽子,红色的上衣或裤子,背上红色的书包等。其目的是提醒司机的注意,这样可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孩子乘坐私家车时,要让孩子坐在后座,并戴好安全带。家长要锁好门窗,提防孩子在车行驶中将头伸出窗外,或自行打开车门。

    不要同时带着孩子和宠物上马路,避免分散注意力,发生危险。

烧烫伤:千万别涂牙膏酱油

    易发年龄段:3-5岁

    易发地点:家中

    每年暑假,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科接到的意外烫伤的12岁以下儿童占总人数达1/3之多,大多数小孩都是被牛奶、粥、面、菜和洗澡水等烫伤。夏天孩子穿衣单薄,甚至打赤膊,更容易被烫伤,特别是年龄在3-5岁的孩子,身高与桌子齐平,家长煲了糖水或粥放在桌子上,孩子出于好奇或饥饿,伸手去够,一不小心把碗拨翻,整碗汤水就会从头泼下,把孩子烫伤。

    在农村,孩子暑假在户外玩时,有些淘气的男孩会爬到电线杆上,不小心触电会导致电烧伤,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这两个月就接到两个这样的病例。

  案例回放 爬电塔抓鸟触电烧伤

    明仔今年12岁,家住从化良口,父母都要上班,因此一到放假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人。今年7月的一天,明仔一大早就出去玩耍,但到傍晚还没回家,家人于是发动村民外出寻找。直至晚上8时左右,村民才在高压电塔下面发现已经陷入昏迷的明仔。

    据当时接诊明仔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科张旭辉医生介绍,明仔上肢严重烧伤,他头顶是一个电入口,烧伤面积达到10cm×15cm,颅骨已经外露,大脑神经可能有损伤;左手手掌已烧得无法平伸只能握成拳并且神经已经坏死,可能要做截肢手术。目前明仔虽然有意识,但仍处于危险状态。

  黄金抢救支招:

    如果烫伤的部位穿着衣服一定不能硬脱。正确的处理其实很简单,拿剪刀将袖子剪开,避免衣物对伤面的摩擦。如果是面积不大的肢体烫伤可用干净的凉水浸泡20分钟至半小时,这样可以减轻损伤和疼痛。

    如果是烫在其他地方,也可用冷毛巾覆于创面,但切忌摩擦创面。用冷水处理创面可以中和烫伤皮肤内残存的热量,减轻进一步的热损伤。

    切忌乱涂牙膏、酱油等物。乱涂牙膏等物不但没有任何治疗作用,可能还会引起感染,其凝结粘连伤口还会增加医生观察和处理创面的难度。建议在凉水冲过后用干净的毛巾吸干伤口部位,可涂些万花油或烫伤膏,之后立刻送往医院诊治,切忌用偏方为孩子自行施治。(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冯光强 崔艳玲)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