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汉人老家生态美 一江清水向京流
发表时间: 2018-05-06来源:

地处秦巴山腹地的汉中,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是西汉王朝的发祥地,也是诸葛亮六伐曹魏的大后方。古汉台、张良庙、武侯墓、张骞墓、褒斜栈道等历史文化遗存,见证着它2300多年的辉煌历史。

除了“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称,这里还有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阳春三月,春色明媚,金灿灿的油菜花为这座古朴的小城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黄。午后的阳光洒在这方青山绿水环绕的城中,明晦之间,小城趣味盎然。

绿色是汉中的底色。作为南水北调中线重要的水源地,汉中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承诺,保护好一江清水,利用好绿色生态,积极在绿色循环发展上做文章。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东风,打造的构想和实践,汉人老家迎来了绿色发展的最好时机。

汉人老家

文旅融合激活文化基因

汉中,一个中国历史上难以忽视的版块。秦末,刘邦被分封为汉中王,从汉中肇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拉开了汉王朝兴盛发达的序幕。

 汉中古汉台。人民网记者吴超 摄

大隐隐于市。走进汉中,古汉台、拜将坛等历史遗迹隐蔽在城市的林立高楼之中。透过斑驳的历史遗迹,两千年前激昂澎湃的历史仿佛跃然眼前:满怀悲愤之情的刘邦进入汉中,励精图治、广纳贤才、招兵买马,求借汉中宝地东山再起,开创新的辉煌。

“四百年的两汉王朝开启了中华民族一个鼎盛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汉中正是汉朝、汉人、汉族、汉服、汉语发源地。正如学者余秋雨所说的,汉中是汉人的老家。”在汉中历史文物展展厅的讲解员高欢眼里,汉中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连续举办多年“清明公祭张骞”活动已经成为汉中的一张鲜亮的名片。 人民网记者吴超 摄

“汉中人有栈道精神与盆地意识,即博望致远。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盆地意识的代表,留得青山绿水,才能永续发展。汉中要保护好绿水青山,保护好一江清水永流京津;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和绿色生态资源,把汉中建设成为世界汉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中国中西部休闲高地、世界著名自然旅游目的地。”在陕西理工大学教授梁中效看来,汉中汉源文化至少有汉水发源之源、汉家发祥之源、汉族称谓之源、汉字演变之源与汉魂人格之源等“五源”。

梁中效表示,汉中栈道是连接南北丝绸之路的纽带,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栈道精神的杰出代表就是丝路开拓者张骞。丝绸之路上两个最响亮的名字,即“博望侯”张骞与“定远侯”班超,而前者生于汉中,后者封于汉中,因此汉中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精神之源。

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右)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记者吴超 摄

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优美的生态环境做面子,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做里子。在城市建设中,汉中紧扣汉文化元素。努力打造以汉山、汉水、汉城为主的国际汉文化体验城市。而兴汉新区正是汉中构筑汉文化体验的一次大胆探索。汉人街、汉人老家等文化项目的建设,让人们可以在传统与现代中体验汉文化,让文化通过密集的人流来产生价值和效益。

历史的车轮不止,新时代的建设者们持初心,再出发。

近年来,汉中在汉文化景点打造方面大手笔不断:以原汁原味的方式呈现汉文化的石门颂书法文化景区,古汉台、拜将坛及莲花池等遗址;勉县定军山三国战场、武侯祠及诸葛古镇景区;以现代气息传承汉文化的天汉长街公园、兴汉新区汉人街、汉人老家等,以张骞墓为核心的西汉文化景区;洋县龙亭镇蔡伦为主的东汉造纸文化景区。这一系列景区、景点以靓丽的汉江为纽带,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汉文化观光休闲度假景观带。 汉中的汉文化景点正逐步形成集群效益,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正以另一种亲切的方式呈现给世人。

“两千年前栈道的修建,开启了汉中发展的历程。如今的汉中,借助西汉高速、西成高铁开通的机遇,地处秦巴山腹地的汉中厉兵秣马,开启了新的征程。汉中将通过全域旅游的思路,牢固树立‘全域汉中、全域景区’理念,把全市作为一个最大的景区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多业融合,循环发展,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表示。

航拍勉县油菜花主会场。人民网记者吴超 摄

新时代东风浩荡,天汉间春光醉人。“乘高铁、游汉中”“坐专机、看花海”,几乎成了当下春季旅游最时尚的选择。汉中每天停靠110多趟高铁,呼啸而来的西成高铁忙碌地穿行在百万亩油菜“金色花海”中,每20分钟一趟的频次让人恍惚相遇“城市公交”,

借助全域旅游的基础与西成高铁的开通,地处秦巴山水间的陕南小城,向世界展现了她的秀美。发掘汉文化、开发汉文化、弘扬汉文化…… “汉人老家”正在喜焕新颜。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