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曼军:回建《中国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研究》读后
发表时间: 2010-08-13来源:

 

回建《中国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研究》读后 

 

作者:杨曼军(教授)

2009年,7月回建先生由唐山改任邯郸。(回建现任中共河北省邯郸市委副书记----编者注)十月,途经拜望,见赠《中国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月出版)一书并嘱为评,当时并未多想,竟贸然应允了。回来读罢全书,大为后悔。一来,我不懂经济学;二来,对回族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也只限于多年前参加民族工作检查时的一些肤浅接触。以双重的外行,为一本研究回民经济的专著作评,岂非笑话。书评不敢写,可债总要还。只好把感触最深的片断记述如下,聊做敷衍。


一本关于回族文化的书

从书名看,这是本经济学专著,可细读下来,谈的却又是文化。对应一定的历史时代与地域特征,单纯的经济行为过程对任何民族而言都大致相同。但在经济活动中,不同人群的具体行为方式却会因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各不相同甚或大相径庭。本书伊始,作者并不急于分析散居回族经济的基本特征,而是先讲回族的历史文化,讲唐宋时期的穆斯林“藩客”到元代之前的早期回族,讲元代东迁的回回人到回族的形成,讲唐代的商贸往来而带入回族所信奉的伊斯兰教,讲宋代回族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讲明代的“以儒诠经”……。清晰地描述了回族的形成和回汉文化的融合。这种表述,使读者从后面的章节中能够轻松地了解到中国散居回民有别于其他少数民族的独有特征:“围寺而居的社会结构”;因商贸而带入的宗教,又因教而商的初始文化经济行为;“因商贸而起,因农业而立”的经济发展变迁;复归于商贸,多业并举的未来经济发展路径。以文化脉络为主轴,完成对民族特色经济的研究,是作者的高明。
 

“散而不化、融而不同”的民族依恋

书的总序中写到,“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内在统一才构成科学的规定”。做散居回族经济的发展研究,不能不对散居回族经济的特殊性予以说明。惟有更好地把握其特殊性,对其未来发展路向的分析才会更科学,更有价值。于此,回建先生当然会多用笔墨。

“商贸经济是回族经济的开端”,“农业经济是回族经济的主体”,“多业并举是回族经济的特点”——在简单勾勒了回族经济的基本特征之后,回建先生将笔力集中于散居回族经济的与文化关联的深度分析,并于此引申出散居回族经济的独特性:那就是形态上的“散”和与民族文化关联上的“聚”。所谓“散”,是指散居回族经济“散”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散”在全国各地区之中,“散”在各种经济行业、产业之中。所谓“聚”,则是指散居回族经济因独特的民族文化影响,其经济内部又有一根红线串在一起,“散而不化,融而不同”,不断谋求着经济聚合中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这根红线就是民族依恋。书中多处描述了商贸业在回族经济中的独特地位。“商人犹如世界上的信使,是真主在大地上可依赖的奴仆”(穆罕默德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回族人崇商、重商。可以说,这种商贸意识是回族经济,当然也是散居回族经济赖以发展的真正内核。众所周知的,能够代表其民族依恋性的清真牛羊屠宰业、毛皮业、清真饮食等行业,无不是在这种商贸意识基础上创始并发展起来的。与民族依恋相关联,散居回族经济的独占性、裙带性、资源易开发性特征也就十分明显。这种特征,一方面使散居回族经济发展获得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经济增长方式的资源依赖性和投入产出的粗放性。因为后者,散居回族经济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开放的胸襟和更长远的眼光。

“融合提升”的发展理念

 

这是本书的核心研究成果。除开附录,本书主体部分共有五章,其中,论述“融合提升”的篇幅就用去两章。回建先生有三种身份,于是,他同时也就背负了三种责任:他是回民,作为回族的一员,他有振兴民族的责任;他的职业身份是官员,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官员,对各民族的发展理念提出自己的看法是职业责任;由于本书的问世,其业余身份似可叫做学者,作为学者,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当然要负责任。这三种身份对同一问题的聚焦,使他看到:民族间的冲突,本质上首先是文化的冲突;各民族共生共荣的前提,首先是文化的融合。仍然沿着文化这条主轴,他把“融合提升”作为回族经济发展的基本理念提了出来。论述脉络是:回族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现代化的一部分;融合提升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融合是提升的前提,提升是现代化的路径。不妨看看作者的精彩论述:“多元一体是中国民族结构的基本特征,在中华民族的一体格局下,各族由于历史发展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结构和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在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多种形态。各民族在开疆拓土、发展经济的同时,经济上的互补、文化上的交流、政治上的交往不断增强” 。“在散居回族经济发展问题上,融合是指通过散居回族文化意识的统一,实现回族文化、经济的开放和与时俱进,促进散居回族内部发展意识和思维的融合,将其经济发展与其它民族经济发展在开放中有机地融合,集中各种优势资源、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使其产生的效果大于原来本民族单独发展产生的效果。”至此,作者完成了其历史的、民族的、逻辑的统一。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把“融合提升”仅仅理解为中国散居回民经济发展的理念,窃以为会失之狭隘。回建先生是官员,且是我党有着从乡、县、市三级主要领导经历的领导干部,这种经历和身份提醒他不应只局限于以回族的身份来看问题,他的大局观在于,“融合提升”不应该仅仅是中国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理念,而应成为整个回族全面发展的理念。即便这种结论,似仍嫌小器,在我看来,这一理念,应被视为作者对我国所有少数民族发展路向的积极建言。

说说不足

 

从立论到表述,字里行间时不时仍能流露出多年党政干部的职业表达习惯,这或多或少对本书的学术性有些影响。另外,在论述某些问题时,资料的运用略显庞杂,若能再精细点,论点可能会更加鲜明突出。但总是瑕不掩瑜罢。

从答应回建先生至今,几近一年,实在过意不去。但我也有苦衷。文章千古事,不可马虎,除了反复拜读大作,翻阅大量报刊书籍,甚至还浏览了《古兰经》的若干章节,才敢象做学生时写读后一样,勉强凑成了以上文字。鉴于这种不易,想必回建先生也能原谅一二吧。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