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好一派陕北乡风乡情
发表时间: 2009-07-02来源:

 

      对每一位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来说,都是以自己观察与体验生活的方式,去分析和描写现实世界,是将自己感受生活的最深邃之处和最能够激起自己情感的因素,反映到作品中来。
      海波的《烧叶望天笔记》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浓郁的乡土气息,朴实无华的叙事风格,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内涵、文化内蕴和艺术特色,处处都体现出普通人心灵的真善美。
      辑录在“乡土风情笔记”、“村野人物笔记”里的文章都蕴藏着颇为浓郁的乡情、人情和亲情。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养育过自己的家乡的热爱和感恩之情。海波是陕西延川县人,黄土飞扬中走出来的陕北汉子,却能用细腻的笔触真实而清晰地描绘了有着陕北地域特色的风俗习惯、民俗及乡土人情。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家乡的父老乡亲,充满着浓浓的感情,有着深刻的记忆,他笔下的陕北农村清新明亮的生活场景,黄土高坡上庄稼汉子、婆姨,老老少少的情趣故事,窑洞里映在窗棱上的婆娑剪影,等等如是,都散发着醉人的泥土芳香。他所使用的饱含乡村韵味的形象的语言,总会给人一种淳朴可爱的感觉。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幅秀美山川的画图,阳光照耀下的黄土地,有窑洞,有梯田,有沟壑,盘山的羊肠小道上有着扎白头巾的老大爷赶着毛驴吆喝着陕北信天游……
      尤其是“陕北说书”中,说书人与听书人的现场反应、人物性格面部表情,更是被他描绘得活龙活现,惟妙惟肖。“看说书人关键是看说书人的眼睛。尽管说书人大多是瞎子,但那眼睛照样有看头……”他写说书人每每说到精彩之处时“眼睛拼命往开睁,却怎么也睁不开,直扯得上下眼皮一齐血红,四周青筋突突直跳……”。海波在描述那些入了迷的听书人无论男女老少,无论你多熟悉的人,一到了这种场合就和平时判若两人,“你会看到平时温文尔雅的人面露杀机,吃钢咬铁的人老泪纵横,面如冷冰的人俯仰大笑,巧舌如簧的人呆若木鸡……”。对于一位作家来说,首先要有细微的观察力,其次便是敏锐的审美感觉,这样才有主观和客观的有机结合,再加之巧妙的构思,使行文流畅,人、事、物、情溶为一体。所以读到这里,才会有让人想莅临现场实实在在地去感受上一会的感觉。如果没有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深刻人生体验,又怎能写出这么生动细腻的作品呢。
      海波笔下的人,大都是生活在他身边真实普通的农村人,如他所说:“虽不敢说无一字有假,但事事都有点源头,若要说清这源头出处,也不难……”。正是因为有了生活原型,就绝不可搀杂造作与牵强,这更显得质朴自然,也能从作品中品味生活的真实,也是艺术的真实。我读这些故事,就好像品尝一壶老酒,醇厚浓酽。
      希望海波同志在今后漫长艰辛的创作道路上,开拓更广阔的领域对生活作更深的开掘,在未来的创作实践中,更凸显出自己的风格来。

      写于2009年4月(来源:和谐中国网hxzg.net) 

      附:作者简介
      周明,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中国报告文学/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和谐中国网高级顾问。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