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阎安:诗歌是“文体之母”
发表时间: 2009-05-26来源:
 

诗人阎安。记者 尚洪涛 摄

    作为第二届中国诗歌节组委会成员,省作协副主席阎安早已与诗歌结缘。而在家乡陕西举办一场诗歌的盛会,则让他盼了太久太久。日前他激动地对记者表示:“对于当代的中国诗坛来说,举办诗歌节是很有必要的。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化最能动、最主要的载体。诗人们用生命的触觉,能动地、立体地将传统文化保存在了诗歌里。”

    阎安是延安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大学毕业后在陕北一个县城教书。“在那个年代,文学就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因为对教育工作不是很感兴趣,热爱写作的他便摸索着走上了文学之路。谈到自己当初的创作动机,阎安很坦诚:“我一个农家子弟,想要走出去,只能靠努力、靠文学了。”1987年,阎安发表了第一篇诗歌,此后,他一直与诗歌为伴,陆续出版了《与蜘蛛同在的大地》《鱼王》《玩具城》等诗集。而他也被评论家誉为“中国文坛最隐秘的精神贵族”。

    “诗歌的特点完全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语言极具特色,带着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所以一直以来诗歌的领地都被文人所‘统治’。”阎安说。采访中,阎安给记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诗歌课,“诗歌不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对文化传统和地域资源也不完全依赖,在这一点上,它与小说和散文有很大不同。无论是阅读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要建立在特殊的训练和修养之上。小说一般都比较通俗易懂,而诗歌就相对较难理解。一个人必须要经过特殊的训练,才能进入诗歌的审美境界中。”阎安对诗歌的定位很高,他认为诗歌是“文体之母”,无论在东西方哪个国度,在他们的文学史中最早可见的文体都是诗歌。阎安认为:文学的历史演变就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随着平民教育和民间文化的发展,诸如散文这样的文体才逐渐从诗歌中分离出来。由此看来,诗歌作为“文体之母”,是毋庸置疑的。

    阎安还表示,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正处在一个“临界点”上,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中国古典的诗意传统从此出现了断裂,与此同时,现代汉语诗持续发展,经过几代人的摸索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就,因此,如何处理古体诗和新体诗的关系,是当代中国诗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本届诗歌节,无疑将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是《诗经》故里、唐诗故乡,本届诗歌节在西安举行,表明了当代人对中国传统诗歌意境的回归。“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大唐盛世,既没有大哲学家,又没有大思想家,却有最伟大的诗人!这是为什么?你看那些唐代的文人们,他们总是致力于发现每一种诗意。真诚地希望更多的当代人,进入诗歌的审美境界中。”阎安说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